頌古三首
金鐘夜擊九重城,六載歸來改瘦形。待得眾生心眼活,雪山依舊碧崚層。
力在如今作用時,情存毫忽便成欺。誰知脩水千峰碧,盡入秋風一瘦藜。
一拳拳倒黃鶴樓,一趯趯反鸚鵡洲。有意氣時添意氣,不風流處也風流。
金鐘夜擊九重城,六載歸來改瘦形。待得眾生心眼活,雪山依舊碧崚層。
力在如今作用時,情存毫忽便成欺。誰知脩水千峰碧,盡入秋風一瘦藜。
一拳拳倒黃鶴樓,一趯趯反鸚鵡洲。有意氣時添意氣,不風流處也風流。
第一首:夜晚金鐘敲響在九重城闕,歷經六載歸來身形已消瘦。等到眾生心眼靈動起來,雪山依舊碧綠峻峭。第二首:力量就在當下發揮作用的時候,情感稍有偏差便成了欺瞞。誰知道脩水的千座青峰,都融入了秋風中的一根瘦藜杖里。第三首:一拳將黃鶴樓打倒,一腳把鸚鵡洲踢翻。有了意氣就更添意氣,在不風流的地方也能展現出風流。
九重城:指帝王居住的宮城。
瘦形:消瘦的身形。
心眼活:指心智靈活、覺悟。
崚層:形容山峰高聳峻峭。
脩水:水名。
瘦藜:瘦的藜杖。
趯:踢。
這組詩可能是禪僧所作,禪詩創作往往與禪宗修行和感悟相關。當時禪宗發展興盛,禪僧們通過詩歌來表達對佛法的理解和修行的體驗。詩人或許在經歷了長時間的修行后,有所感悟,便創作了這組詩來傳達禪理和自身心境。
這組詩主旨在于傳達禪理,以獨特的意象和夸張的手法展現修行的境界和對眾生的期許。其突出特點是將禪意與文學巧妙結合,在文學史上豐富了禪詩的表現形式,對后世禪詩創作有一定影響。
何處月明橋,花宮對浦潮。即今明月夜,時有客吹簫。
竹雨松濤響道房,瓜黃李碧酒筵香。人間何物熱不喘,此地蒼蠅凍欲僵。一水飛光帶城郭,千峰流翠上衣裳。窗前古水搖枝入,好掛輕絺細雪涼。
憐君獨泛靈洲水,永夜空門坐寂寥。云起半從山上石,月明還長澗邊潮。芝傳隱訣行堪食,桂遇幽人或可招。遙想焚香誦經處,更尋支遁問逍遙。
石丈新從湖上來,君家方筑水中臺。百年風力誰能挽,萬古云根我更培。袍笏有時真合取,斧尋何處尚須裁。題名未敢輕拈筆,恐露精光逼斗臺。
茅茨不剪小亭幽,白芷紅蘭已自秋。斜日一溪楊柳靜,水禽飛上釣魚舟。
風吹紙悵夜何其,夢里相逢慰別離。卻羨買臣無伉儷,自嫌陶令五男兒。半生辛苦憐同調,十載行藏愧所知。莫忘昔年風雨約,白云應赴楚山期。
行年已合識頭顱,舊學屠龍意轉疏。有子添丁助征戍,肯令辛苦更冠儒。舉子三朝壽一壺,百年歌好笑掀須。厭兵已識天公意,不忍回頭更指渠。
北望吾廬山最好,南通蕭寺境逾幽。白云夜向原中宿,幾度隨人過嶺頭。
記青燈斷語,追往事、卅年前。正雨壓芳林,九如夢促,塵事如煙。堪憐。十年辛苦,怪衣單殢酒醉孤眠。錦瑟圖書盡擲,相看一笑無言。漫漫。落日在人寰。珠水去潺湲。奈沈陸滄桑,暮天云窄,杜宇聲酸。睊睊。忍多殘淚,剩丹心瓦冷著新棉。空對圖書夢似,哲人遐遠難還。
一默傳心已失機,更求形似轉成癡。至今遺像兀不語,猶似當初問法時。
馬首星河半壁天,東南保障豈徒然。越陀新拜中朝命,吳會重頒至正年。故土未歸師竟老,長城雖壞□能全。碧梧池上蹲孤鳳,他日應慚義鶻篇。
莫禁鬼,鬼去鬼還來,人間半是鬼投胎。休怪鬼奴來作炒,汝家先自鬼門開。
子胥乘白馬,天上涌潮來。雷破江門出,風吹地軸回。孤舟凌噴薄,長笛引凄哀。欲作枚乘賦,先揮張翰杯。
衡門之下,可以棲遲。泌之洋洋,可以樂饑。豈其食魚,必河之魴。豈其取妻,必齊之姜。豈其食魚,必河之鯉。豈其取妻,必宋之子。
晨出采薇蕨,暮歸逢隱淪。殷勤頻借問,夷叔是何人。粳米盧州飯,迷陽大地春。我心無不可,飽食報能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