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晚雜興八首 其四
冷榻眠無次,閑階立不歸。
池花向影落,河雁帶聲飛。
水畔為漁父,城東即布衣。
平生隨分得,未覺此心非。
冷榻眠無次,閑階立不歸。
池花向影落,河雁帶聲飛。
水畔為漁父,城東即布衣。
平生隨分得,未覺此心非。
在冰冷的床榻上輾轉難眠,在幽靜的臺階上久久站立不愿回去。池塘里的花朵朝著影子的方向飄落,河面上的大雁帶著鳴叫聲飛過。我可以在水岸邊做個漁翁,在城東做個平民百姓。一生隨遇而安,并不覺得自己這樣的想法有什么不對。
無次:沒有次序,指難以入眠、輾轉反側。
向影:朝著影子的方向。
河雁:河面上的大雁。
漁父:漁翁。
布衣:平民百姓。
隨分:隨遇而安,安守本分。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中可推測,詩人處于一種閑適的生活狀態,可能在秋季夜晚觸景生情,有感而發寫下此詩,表達自己安于現狀、淡泊名利的心境。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隨遇而安的生活態度。其特點是意境清幽,情感淡泊。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未產生重大影響,但體現了詩人對生活的獨特感悟。
二帝蒙塵事北征,小臣無計淚如傾。
又是西風白日斜,江山如此是中華。橫胸只有千秋恨,跨海難尋萬里槎。未就屠龍空把劍,縱教墮淚慣聽笳。夜來霜重如儂瘦,惜取東籬幾樹花。
卅年潦倒。值風吹潮卷,天荒地老。幾曾料、如此艱難,負萬種情懷,一生襟抱。苦苦辛辛,向故國、山河縈繞。到如今收局,鳳鎖鸞囚,憂愁不了。舊事何堪重道。似林青月黑,鬼哭天曉。醒來時、獨自思量,覺愛戀都空,韶華大好。剩汝和高謂哀蟬,猶題寄、數聯詩草。劇悲歌、賞音寥落,解人茫渺。
平生只解念彌陀,不解參禪可奈何。但得五湖風月在,太平不用起干戈。
看殘斜月又朝暉,尚有樓臺在翠微。小苑半陰千竹翠,長空無際一鴻飛。許身邦國心常在,晦跡山林愿總違。紈褲豈諳興廢恨,幾家衣馬競輕肥。
一著千秋比弈棋,眼中危局不須悲。縱教河岳淪胡馬,未許衣冠換舊時。江左倘馀英杰在,天涯佇看捷音馳。書生亦有平戎策,盡發元元報國思。
水綠山青,望綿邈、中原何極。甚一夜、西風搖落,便成疇昔。弦柱華年拋擲半,囹圄甲子消磨十。待兒時、云霧為開開,回天日。牛同皂,恨難滌。馬生角,涕沾臆。看大江東去,虜氛南逼。已分功名成畫餅,只今王霸空陳跡。盡千秋、黃土與安排,長埋碧。
秋高未礙看前山,心在西風鐵馬間。日欲揮戈臨絕塞,夜來有夢渡雄關。地存江漢騰驚浪,天借風雷展壯顏。志業倘尋千載上,新亭對泣不同班。
歲月遷延,倏過了、中元時節。空悔恨、花開花謝,不曾將折。帝女新添瑤瑟怨,媧皇慚補中天缺。想今生、孽果又重圓,紅羊劫。驥伏櫪,心更烈。虎變鼠,喉為咽。望帝城何在,匈奴未滅。浪跡東西桃梗斷,閑愁千萬丁香結。檢從來、歷史幾興亡,渾難說。
丙午峰前翠作堆,白云深處現樓臺。老僧法地有神力,能使兇徒念佛回。
未容閑白少年頭,投筆真逢殺敵秋。浩唱喚醒天地醉,長戈揮盡古今愁。要教志業歸青史,無復秋宵夢白鷗。禹貢堯封收拾好,風云重壯古神州。
獨立蒼茫,共千里、月明今夕。正舊恨、新愁和絮,重重相積。鸞鳥托身榛與枳,豺狼倚狽膠和漆。枕長戈、夜起問青天,天何極。填滄海,精禽石。開蜀道,五丁力。奈南風不競,秋蟲在壁。人事浮云西沒易,年華逝水東歸亟。數親朋、故舊幾何存,千難一。
茅屋不聞雪,紙窗宜讀書。
千秋幾見樹奇功,史冊分明在眼中。術略孫吳真俊杰,文章李杜識宗風。衣冠要奪芙蕖美,海嶠宜看旭照紅。聞道巨鰲堪一釣,鯨波萬頃著漁翁。
山人誤采槍旗信,卻怪枝頭雪未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