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德道中雜感 其一
東西分跨太行孤,莽莽河山得氣粗。
三輔近蟠龍虎地,九邊遙護帝王都。
雁門自昔饒名將,燕市如今少狗屠。
扼險更兼民氣勁,登車一為覽皇圖。
東西分跨太行孤,莽莽河山得氣粗。
三輔近蟠龍虎地,九邊遙護帝王都。
雁門自昔饒名將,燕市如今少狗屠。
扼險更兼民氣勁,登車一為覽皇圖。
太行山獨立高聳,分隔東西。廣袤山河氣勢雄渾。京城附近是龍蟠虎踞之地,遙遠的九邊守護著帝王都城。雁門關自古多出名將,如今燕市卻少見像狗屠那樣的俠義之士。此地扼守險要,且民氣剛勁,我登車游覽這大好河山。
太行孤:太行山獨立高聳。
得氣粗:指山河氣勢雄渾。
三輔:本指西漢治理京畿地區的三個職官,后指這三個職官管轄的地區,這里泛指京城附近。
蟠:盤繞。
龍虎地:龍蟠虎踞之地,指地勢險要。
九邊:明朝在北部邊境設立的九個軍事重鎮。
雁門:雁門關,在今山西代縣,自古為軍事要地。
饒:多。
狗屠:指戰國時荊軻的朋友高漸離等以屠狗為業的俠義之士。
扼險:扼守險要之地。
皇圖:指大好河山。
此詩具體創作時間不詳。作者在順德道中,看到太行山及周邊的壯麗山河和險要地勢,聯想到歷史上此地的軍事意義和英雄人物,結合當時的社會狀況,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借景抒情,通過描繪山河形勢和回顧歷史,展現出對國家山河的關注和對時代的思考。其特點是氣勢雄渾,富有歷史感。在文學史上雖無突出地位,但體現了詩人對現實的敏銳洞察和對歷史文化的深刻理解。
英州挽不來,峽山推不去。行了一日船,依舊朝來處。浪喜出峽來,峽亦何曾出。兩岸只無山,依舊江刻屈。
蘭生已匝苑,萍開欲半池。輕風搖雜花,細雨亂叢枝。風光承露照,霧色點蘭暉。青荑結翠藻,黃鳥弄春飛。
何處是西天,登臨意渺然。野松千壁立,幽石抱云眠。佛已成南祖,人今識亞仙。悟真知未得,空愧主賓賢。
后浪兼天涌,群癡浩浩來。誰堪歌白也,自在嘯雄哉。座乏驚弓鳥,春催傲雪梅。真情尋泄口,一一入詩裁。
金山屹立江中央,氣通月窟連扶桑。艤舟一酌中?水,凡骨頓與飛仙翔。何年天宮墮天骨,崢嶸屹立黿鼉窟。蓬萊距海三萬里,想應亦在波濤里。
春風萬里郁林西,客有乘驄使者衣。桂嶺云生天欲盡,藤江霜落瘴全稀。詩題粵館逢梅發,書就湘帆與雁違。左氏諸生今受易,看君絳帳已光輝。
掃地焚香元自喜,傍門騎馬向來慵。田園此去須安枕,海岱今年不舉烽。已分瘦藤扶病骨,生憎明鏡寫衰容。兩公故是經綸手,只問腰金早晚重。
一庵小憩俗間勞,月牖風軒俯鳥巢。我亦青衫倦游者,羨君先辦蓋頭茅。
說著登臨喜欲顛,正慚拘俗未能前。羨君領客同游去,使我聞風亦豁然。已嘆高懷能放曠,還欣佳句更清圓。如今便蠟尋山屐,夙駕何須吉日涓。
湘春日日雨,湘水夜來高。莫道刀舟險,吾嘗學自操。
庭前雙榴樹,葉密枝相交。時當四五月,吐花紅夭夭。人愛花爛漫,我愛花始苞。堯夫有妙識,造化滿即消。情知酩酊醉,還見離披凋。所以大圣人,持盈不忘勞。吾今老學易,看花遂成謠。
下得床來事萬千,日長倦去帶衣眠。分明好個真生活,卻倩傍人為汝憐。
花發煙晴春事宜,風和日暖迥春姿。百年事業惟杯酒,四海煙塵何所之。簾戶靜應通乳燕,幽懷不負采芳期。白沙翠竹青蓑里,一曲滄浪有所思。
不見故人劉木溪,溪邊喬木冷凄凄。一間不廢藏書屋,三畝全荒種藥畦。
洽公蘭若宿云陰,上客何頻此盍簪。幔捲云山邀逸興,樓標霜月喻禪心。空階雨過閒花發,絕澗風來落葉深。今夜上方期共宿,一燈竹里對君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