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卯夏四月奉懷荊璞翁公祖
長懸梁月憶攀轅,
知己千秋獨感恩。
日對峴碑空墮淚,
時過弘謁更銷魂。
袞衣章甫思無斁,
子弟田疇詠不諠。
為訊東山高枕處,
追鋒何日駕朱幡。
長懸梁月憶攀轅,
知己千秋獨感恩。
日對峴碑空墮淚,
時過弘謁更銷魂。
袞衣章甫思無斁,
子弟田疇詠不諠。
為訊東山高枕處,
追鋒何日駕朱幡。
長久仰望梁州明月,回憶您離任時百姓攀轅挽留的情景;千秋以來唯有您是知己,我心中滿是感恩之情。每日面對您的德政碑,空自垂淚;時常經過您曾造訪之地,更覺黯然神傷。思念您身著官服的風范,從未厭倦;回想您教化子弟、治理田疇的功績,百姓稱頌而不喧鬧。想問您在東山高枕隱居之處,何時能駕乘朱幡驛車應召重返?
攀轅:古代百姓挽留離任官員時攀拉車轅的典故,代指對良吏的不舍。
峴碑:西晉羊祜死后,部屬在峴山立碑,見者落淚,稱‘墮淚碑’,此處借指對荊璞翁的懷念。
袞衣章甫:袞衣為古代禮服,章甫為禮帽,代指荊璞翁的官服與德望。
斁(yì):厭倦。
東山高枕:用謝安隱居東山典故,指荊璞翁退隱。
追鋒:輕便驛車,代指朝廷征召;朱幡:紅色車旗,代指官車。
此詩當作于丁卯年(具體年份需結合作者生平,或為明后期某丁卯年)夏四月。荊璞翁公祖或為作者曾任地方長官的知己,離任或退隱后,作者感其知遇之恩與德政,作此詩表達懷念與期盼。
全詩以“奉懷”為核心,通過回憶、用典與直述,既贊荊璞翁德政惠民、風范高潔,又表知己之思與盼其復出之情,情感真摯,是古典贈懷詩的典型之作。
五馬東來,人歌襦夸,春晚棠陰綠如許。草堂詩夢,應費湖中簫鼓。清香生畫戟、連嘉樹。父老踏歌、道君侯來何暮。容易君侯又歸去。鳳凰池上,去作九州霖雨。兒童騎竹馬,沙堤路。
四壁圖書滿,藤蘿壓座蒼。陸渾新邸僻,陽羨舊田荒。大業占毛穎,雄心托杜康。褐衣吾自貴,未擬謁金張。
豹皮羊角食無冤,煩助先生苜蓿槃。便敕佐饔淹苦酒,春馀調筆要多酸。
飯馀日影轉修廊,攲枕桐花墮小窗。為覓春風洗殘夢,要令詩思敵澄江。
齋居黜筐篋,深炳元化先。群動紛蕩摩,妙處故依然。頑趺憎色相,迷惑不可遷。長揖謝空夫,諸有勿輕捐。夫言空乃有,固我上乘禪。火空炫明彩,鑒空察媸妍。陽侯抱一空,今古納奔川。達觀理斯得,公執無太偏。再拜答空夫,授我醯雞篇。枵腹臥松月,萬壑皆竽弦。
我行其野,黯黯其陰。悄無居人,榛莽阻深。我行其野,言執其役。君子攸為,靡遑信宿。翼翼君子,觀風省方。于焉惻楚,于焉徬徨。乃觀流泉,乃相原隰。乃縱乃橫,乃經乃畫。千夫萬杵,版筑如雨。救之度之,以開百堵。突而翼然,雉堞云連。可保可障,允固允堅。我人攸止,可以安全。有室有廬,耕鑿居處。于寒于暑,于賈于旅。長育生齒,千百其祀。天子之命,監司之賜。
赭服從戎萬里行,風餐水宿事宵征。金沙江繞烏蠻砦,越巂山連孟獲城。
近來詩思清于水,老去風情薄似云。已向升天得門戶,錦衾深愧卓文君。
竹倚云眠,槐擎霜立,翠簾不遣寒侵。玉醪香淺,徐蕩客愁深。十幅紅箋寫遍,君家語、合璧镕金。西風起,稻梁盡矣,愁思黯盈襟。沈吟。懷舊跡,年時院落,猶自愔愔。記履聲未遠,茵唾重尋。徙倚疏桐缺月,雙鴻爪、冰雪同心。梅花下,圍爐宴坐,相對試調琴。
飛廉為御豐隆車,憑陵九淵傾尾閭。誰與發墨啟玄奧,神光躡斗旋其樞。湖邊竹屋清夜徂,防有沒人來摘珠。
我攜二三子,行此白玉灣。案頭左章集,古語留人間。我昔識此士,風雨滿空山。憂愁送日月,不復記容顏。自從一別來,乃此再見慳。為客使同邑,造物何其儇。豈無城府意,乘馬忽復班。還能顧寂寞,山路披荒菅。
自有幽芳對,無煩粲笑迎。清虛歸眼界,那計幻漚生。
張衡愁坐政煩冤,下箸南烹炤午槃。老作禪癡多不肉,每觀觳觫鼻辛酸。
玄穹覆仙李,奕奕耀靈葩。鸚鵡啄其根,瓊芬猶載嘉。潞車潛死士,太清隕妖蟆。炎精散旸谷,九有熙春霞。懸揣浴日功,如公能幾家。寵光愧深墨,直辭終國華。薄暮移眾陰,江湖空嘆嗟。枯稊逐惡湍,飄泊天之涯。泉原一瞠目,萬國風中花。挺挺諫諍姿,辛勞罕悠遐。鄒人述孔業,家法允無差。三覿邦君既,一言終莫加。此意固淵永,沉思盱遠沙。
商容大道,聃也之師。形將蛻化,教庶瓊遺。三言甚寡,萬務何馀。喜編后授,屢發其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