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五十一首 其六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懷州牛吃禾,益州馬腹脹。
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一切難舍,無過己財。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懷州牛吃禾,益州馬腹脹。
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一切難舍,無過己財。
凡是所有有形的相狀,都是虛幻不實的。就像懷州的牛吃了禾苗,導致益州的馬腹脹一樣,看似有聯系,實則荒誕。如果能認識到各種相狀并非真實的相狀,就能體悟到如來的真義。一切難以割舍的東西中,沒有比自己的錢財更難舍棄的了。
相:佛教術語,指事物的外觀形態。
虛妄:虛假不實。
懷州、益州:古代地名。
諸相非相:各種相狀并非真實的相狀。
如來:佛教對佛的稱呼。
此偈頌為佛教偈語,創作背景多與佛教教義的傳播和闡釋相關。佛教強調對事物本質的洞察,破除對表象的執著,此偈頌便是在這樣的思想氛圍中創作,以通俗的方式向大眾傳達佛理。
這首偈頌主旨是宣揚佛教“空”的思想,勸人不要執著于事物的表象和錢財。其特點是用形象的比喻和直白的語言闡述佛理,在佛教文化傳播中有一定的價值,幫助信徒理解佛法要義。
隨崗百欠一,陸產萬不一。
梔子香寒微雨歇,深深一院清涼。花梢斜月半侵床。燈青疏鬢畔,一點寫經香。已分今生從斷絕,無端又著思量。千生無恙是回腸。溫存涼簟好,今夜未成霜。
與人家國豈區區,瘏口嘵音旅順書。四海難忘惟此老,三年不見想高居。自身物外能康濟,豪氣樽前未掃除。玩易閉門忘歲月,相從便擬賦歸歟。
昨夜分明夢到家,庭前開遍石榴花。龍門不放東風過,五月平灤雪滿沙。
青青水中蒲,九節根如玉。食之可延年,神清發長綠。
光陰過去留駒隙,海宇微茫起蜃樓。夢境清都真帝所,仙人一室有天游。珠如黍米懸何許,掌上胭脂爛不收。飛佩超然凌倒景,擬將變化問洪丘。
畫鹢春風里,迢遙去若飛。那能寄相憶,不并子猷歸。
檐鵲數聲清夢斷,出門一笑遇詩仙。
有酒便嘗烹筍蕨,無花聊自賞桑麻。
心王不了事,卻被六賊使。共賊作火下,無由出生死。
世途今若此,吾道竟何如。學古疑無用,謀身忌太疏。引杯空慷慨,看鏡獨躊躇。千萬胸中語,因人略寄書。
一重山,兩重山。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菊花開,菊花殘。塞雁高飛人未還,一簾風月閑。
得之平陸我登車,不見群優孟子誅。只恐鼻端無好質,歸時依舊腹空虛。
誰料此行逾溠水,吾能未到說隨州。
修到南屏山下住,四時花雨迷濛。溪山幽絕夢誰同。人間閒夕照,銷得一雷峰。極目寥天沉雁影,斷魂憑證疏鐘。淡云來往月朦朧。藕花風不斷,三界佛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