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梅伯言歸金陵
文章昌黎百世師,桐城諸老實宗之。
方姚以后無孤指,嘉道之間又一奇。
碧海鰲呿鯨掣候,青山花放水流時。
兩般妙境知音寡,他日曹溪付與誰。
文章昌黎百世師,桐城諸老實宗之。
方姚以后無孤指,嘉道之間又一奇。
碧海鰲呿鯨掣候,青山花放水流時。
兩般妙境知音寡,他日曹溪付與誰。
韓愈的文章堪稱百代宗師,桐城派諸位文人實際上都以他為宗。方苞、姚鼐之后沒有獨特的主張,嘉慶、道光年間梅伯言又是一位奇才。他的文章有時如碧海之中鰲張口、鯨猛掣般氣勢磅礴,有時又如青山上花開、水流般清新自然。這兩種美妙的境界知音稀少,日后他的學問傳承又該托付給誰呢?
昌黎:指韓愈,他世稱韓昌黎。
桐城諸老:指桐城派的代表人物,如方苞、姚鼐等。
方姚:方苞和姚鼐,是桐城派的重要代表。
孤指:獨特的主張。
嘉道:嘉慶、道光年間。
鰲呿鯨掣:鰲張口,鯨猛掣,形容文章氣勢磅礴。
曹溪:禪宗南宗的別號,這里借指學問的傳承。
此詩創(chuàng)作于作者送梅伯言歸金陵之時。梅伯言是當時的文人,在文學上有一定成就。作者可能處于當時的文學環(huán)境中,看到梅伯言的才華,有感而發(fā)寫下此詩,表達對其文學成就的肯定以及對其學問傳承的思考。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梅伯言的文章才華,突出其在當時文壇的獨特地位。特點是用典自然,比喻生動,將對友人的贊賞和對學問傳承的擔憂巧妙融合。在文學交流中展現(xiàn)出對文學傳承的關注。
風度颙颙白首郎,清朝趨奏久含香。東南德望龍津闊,甲乙科名雁序長。使節(jié)不辭驪駕遠,卿家重見戟門光。愿公早入承明去,一試囊中活國方。
朝登北山頭,悠悠望江水。水流無還期,人老行已矣。勸君把一樽,聊用置悲喜。生無死何有,原終乃知始。
大千經卷毫端出,鐵劃銀鉤字字清。更會當頭這一點,六塵堆上放光明。大法流通千有春,西山猶未識金文。瑯函玉軸照巖谷,想見龍神亦喜欣。每日睹佛殊勝相,還如溪上見公時。堂堂風貌無凡圣,只要當人路不迷。
一徑杳無車馬,萬山忽有人家。相問不知歲月,惟見開花落花。夜靜白云鶴睡,春深紅樹鶯啼。若問幽棲何處,胡麻流出山溪。
催詩雨,攪得晚天涼。碧漲半篙平似鏡,烏篷三尺小于房。蕩入藕花鄉(xiāng)。
朱檻曲。妝淺鬢云吹綠。半尺鵝溪涼意足。手香沾柄玉。午夢已驚難續(xù)。說與翠梧修竹。蓬海路遙天六六。乘鸞何處逐。
仙露泠泠滴晚蕖,隔江消息近何如。天長祇許同看月,路遠還防錯寄書。蝶夢人耶人夢蝶,魚知我否我知魚。淩風欲趁如船藕,一叩瀟湘帝子居。
番疆物類信難齊,炎帝圖經失考稽。頗怪草名三腳鱉,爭傳人畜五鳴雞。
事到無心不茍欺,烏玄鵠白尚懷疑。自非親見黃頭老,爭敢逢人泄漏伊。
湍急響林隈,長途暮色摧。水吞龍背沒,風裹馬蹄回。且喜邊塵靜,遙聞畫角哀。牧羊荒草路,吊古幾徘徊。
雙江清見底,還繞古虔州。水勢奔灘險,風煙接瘴愁。菜花開野岸,梅片落汀洲。歲暮嗟行役,征帆去不留。
隱憂不諒郁成悲,海國孤峰眇四陲。酒味漸參人事變,琴歌未覺古音虧。空庭花骨蜷煙瘦,窄地江流繞郭卑。息影蝸居無弱夢,龕檀刻像拜天髓。
新廄翚飛萬馬還,珠纓金埒綵旗間。已看騋牝三千駿,更識君王十二閑。
爐香冷了金猊。鏡臺攜。不信生來長見,翠眉低。春夢斷。畫闌畔。舊情迷。剛是曉鴉啼后,子規(guī)啼。
漸流紅去遠怕看春,江南古離憂。況青蕪蕭索,瑤華珍重,欲寄無由。又是清明近也,舊火一時收。城角余寒戀,凄惻如秋。準擬隨花追步,倩謝堂燕客,密意綢繆。對東風無語,迷路夢中休。雨瀟瀟吳娘歌苦,但市園依舊接楓稠。人間世、此心安處,莫問漁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