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頭二首 其二
長記涪翁語,無塵有發僧。
無塵方愿學,有發亦何曾。
學士年年樣,車門日日乘。
二毛猶勝我,不必愧鬅鬙。
長記涪翁語,無塵有發僧。
無塵方愿學,有發亦何曾。
學士年年樣,車門日日乘。
二毛猶勝我,不必愧鬅鬙。
長久記得涪翁說的話,有無塵垢卻有頭發的僧人。沒有塵垢才愿意學習,有頭發又算得了什么呢。學士們每年發型各異,每天乘車出入車門。頭發花白的人都比我強,我不必為自己頭發蓬松而慚愧。
涪翁:黃庭堅自號涪翁,這里引用他的話語。
無塵有發僧:指雖有頭發但內心無塵世污垢的人。
二毛:指頭發花白。
鬅鬙(péng sēng):頭發蓬松的樣子。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可能是詩人在經歷一定人生閱歷后,對世俗現象有所觀察和思考,同時對自身形象和生活狀態有了新的認識,從而創作此詩表達內心感受。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超脫世俗、自我寬慰的思想。其特點是語言質樸,以形象的意象和對比手法表達情感。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算著名,但體現了詩人獨特的生活感悟和精神追求。
一月普現一切水,
四處分舟同一體。
多中一了一中多,
莫學癡猿撈沼底。
眼底都無礙,悠然見遠山。
山間田已綠,門外草初斑。
化俗真何陋,浮生樂半閒。
相招向城郭,未擬鹿車還。
秋風
滿耳蕭騷夢不成,
殘云涼月夜凄清。
殘云涼月夜凄清。
雜入千家搗練聲。
主中之主,
正令齊舉。
長劍倚天,
誰敢當禦。
明妃掩袂辭青鎖,雨淚盈盈向空灑。
生來不省出羅幃,萬里誰教學騎馬。
待罪長門歲已深,朱顏綠鬢坐銷沈。
君王對面尚如此,安有異域能知心。
一死可辦不足惜,但念無名死何益。
未說黃云出塞愁,妾有甚難長在臆。
琵琶曲譜君勿傳,薄命流落空自憐。
漢宮若奏房中樂,自有關雎樛木篇。
披尋愛名跡,登覽及春曉。
拾級陟臺端,振衣出山杪。
澄湘照初日,楚山正繚繞。
已辭桂嶺深,還望洞庭渺。
臨高一灑然,俯仰暢襟抱。
前蹤何蹙蹙,漫游但草草。
方寸茍未廣,近視亦難了。
俗儒登泰山,豈復中原小?
從知古賢達,常令胸次浩。
與君游浯溪,慎莫羞元老。
一枕清涼減百憂,不知日影上簾鉤。鐘聲驚破黃粱夢,空羨人間有莫愁。
殘紅宿雨帶輕風,點綴東籬花氣濃。春意中含秋意在,何須零落始知空!
把茅未就橐懸罄,
奎畫飛來天雨花。
欲識高人歸宿處,
佩霞長侍玉皇家。
乘舟仙客漢川回,枉示封題手自開。鳳髓龍團勞遠寄,建溪顧渚不須猜。
?泉旋煮軒轅鼎,酌酒且停鸚鵡杯。蘇息蒼生知有志,鳴珂蚤晚日邊來。
人生萍梗受風吹,蹤跡分飄底用悲。碧海鱗鴻傳錦字,清秋鸞鵠見冰姿。
為師喜有胡安定,知己豈無鐘子期。鈴閣玉堂清切地,抽毫來與共論思。
危樓曾共倚闌干,楊柳春風分外寒。今日登臨虛悵望,青山爭似去年看。
五載寒燈對掩扉,煙花風月幾曾離。那堪動隔經旬別,淚盡南窗苦竹枝。
平生肝膽向誰論,一顧長懷伯樂恩。已許此身酬國士,肯將長劍負夷門。
臥病山中歲月虛,佳期南浦悵何如。水云隔斷潯陽路,不寄麻姑二月書。
郁郁重郁郁,夜半長太息。
吟成孤劍詠,門外山鬼泣。
清霜棱棱風入骨,殘月耿耿燈映壁。
君不見一饑縛壯士,僵臥時自惜黃鵠。
一舉摩蒼天,時念樊籠束修翼。
雪銷南國瘴,花遍北枝梅。
華發天邊老,微陽樹底回。
未知身外事,聊覆掌中杯。
檢點樽前客,明年幾去來。
菱舟煙雨久思歸,
貪戀明時未拂衣。
乞與一城教睡足,
猶能覓句寄黃扉。
晚節秋花淡自珍,履聲猶憶近星辰。
義熙詩卷更新紀,元祐朝端說舊人。
清酒每招同甲會,寒松無恙后雕身。
史亭藏稿中州集,我愧遺山附末塵。
花石綱成國蠹盈,
賊臣賣國果連城。
陵遷谷變猶橫道,
反作傍人座右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