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明禋恩封鄴侯感愧有作二首 其二
布衣所愿極封留,
佩印歸來正倦游。
汗馬無功開上郡,
鑄龜有意顧中流。
南巡空負黃圖恨,
北望還興紫陌愁。
王國不煩謀主父,
自憐支子亦通侯。
布衣所愿極封留,
佩印歸來正倦游。
汗馬無功開上郡,
鑄龜有意顧中流。
南巡空負黃圖恨,
北望還興紫陌愁。
王國不煩謀主父,
自憐支子亦通侯。
平民的心愿最高不過像留侯張良那樣受封,如今佩著官印歸來正厭倦宦游。我并無戰功卻得以開鎮上郡,蒙恩授印更令我心憂要力撐危局。南巡未能實現收復失地的宏愿空留遺憾,北望京城又生起對國事的愁緒。朝廷無需再用主父偃那樣的謀臣,可嘆我這旁支之子竟也得封通侯。
封留:指漢代留侯張良,此處代指臣子最高封賜。
汗馬無功:謙指自己沒有顯赫戰功。
鑄龜:古代官印多以龜為紐,此指授予官印。
黃圖:代指國家版圖或朝廷大計。
紫陌:京城的道路,借指朝廷或國事。
主父:指漢代謀臣主父偃,以獻策推恩令聞名。
支子:嫡長子以外的兒子,此處自謙身份非嫡。
通侯:漢代列侯的最高等級,后泛指顯貴爵位。
此詩當作于明世宗嘉靖十八年(1539年,己亥年),時作者因皇帝親行郊祀(明禋)的恩典被封為鄴侯。詩人面對突如其來的榮寵,反思自身功績與身份(支子),結合南巡未竟、北境多憂的時局,寫下此詩以表感愧。
全詩圍繞‘感愧’展開,前半自陳受封之榮與無功之愧,后半轉向家國之憂與身份之嘆,既體現士大夫對功過的清醒認知,也折射出明中期邊患頻仍的政治現實,是個人際遇與時代背景交織的典型作品。
夕陽低盡柳如煙。淡平川。斷腸天。今夜十分,霜月更娟娟。怎得人如天上月,雖暫缺,有時圓。 斷云飛雨又經年。思凄然。淚涓涓。且做如今,要見也無緣。因甚江頭來處雁,飛不到,小樓邊。
北風凋白草,胡馬日骎骎。 夜后戍樓月,秋來邊將心。 鐵衣霜露重,戰馬歲年深。 自有盧龍塞,煙塵飛至今。
有限光陰過隙,無情日月飛梭。春花秋月暗消磨,一歲相看又過。 逢酒須成痛飲,臨風莫厭高歌。虛名微利兩如何,識破方知恁么。
朝鎖煙霏,暮凝空翠。千峰迥立層霄外。陰晴變化百千般,丹青難寫天然態。 人住山中,年華頻改。山花落盡山長在。浮生一夢幾多時,有誰得似青山耐。
情 夜長四壁人靜悄,強把屏山靠。口路楚云深,有夢無著落,俏魂靈險些兒干送了。 夜長怎生得睡著,萬感縈懷抱。伴人瘦影兒,惟有孤燈照,長吁氣一聲吹滅了。 昨先話兒說甚底,今日都翻悔。直恁鐵心腸,不管人瞧神,下場頭送了我都是你。
是梨園一點文星,西土儲英,中夏揚名。胸次天成,口角河傾,席上風生。吞學海波瀾萬頃,戰詞壇甲胄千兵。律按衡璣,聲應和鈴,樂奏英莖。
聽不厭鸞笙象板,看不足鳳髻蟬鬟。按不住刺史狂,學不得司空慣,常不教粉吝紅慳。若不把群花恣意看,飽不了平生餓眼。
蹙鞠且徒為,寧如目送時。報仇慚選耎,存想恨逶遲。 促坐疑辟咡,銜杯強朵頤。恣情窺窈窕,曾恃好風姿。 色授應難奪,神交愿莫辭。請君看曲譜,不負少年期。
金蕊霞英疊彩香,初疑少女出蘭房。 逡巡又是一年別,寄語集仙呼索郎。
微風細雨初至,碧水遙天未分。 借問黃陵遠近,江心一片春陰。
學劍年來又不成,羈窮誰與共功名。 殊鄉歲歲秋風客,孤壘朝朝曉角聲。 富貴安能同噲伍,文章不愿以詩鳴。 鹿門幸有幽人約,飯豆羹藜過此生。
林中有奇鳥,自言是鳳凰。 清朝飲醴泉,日夕棲山岡。 高鳴徹九州,延頸望八荒。 適逢商風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侖西,何時復回翔。 但恨處非位,愴悢使心傷。
朝陽不再盛,白日忽西幽。 去此若俯仰,如何似九秋。 人生若塵露,天道邈悠悠。 齊景升丘山,涕泗紛交流。 孔圣臨長川,惜逝忽若浮。 去者余不及,來者吾不留。 愿登太華山,上與松子游。 漁父知世患,乘流泛輕舟。
獨坐空堂上,誰可與歡者? 出門臨永路,不見行車馬。 登高望九州,悠悠分曠野。 孤鳥西北飛,離獸東南下。 日暮思親友,晤言用自寫。
駕言發魏都,南向望吹臺。 簫管有遺音,梁王安在哉? 戰士食糟糠,賢者處蒿萊。 歌舞曲未終,秦兵已復來。 夾林非吾有,朱宮生塵埃。 軍敗華陽下,身竟為土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