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巳約客總宜一病不及往二詩呈陳元履王淵道諸人自酌 其一
總宜閣畔小簾櫳,
碧浸平湖面面風。
別館柳陰聊系馬,
便橋紅影正垂虹。
流觴有序傳詩客,
在席無人稱倦翁。
儂自醉歸翁自倦,
風光流轉不須同。
總宜閣畔小簾櫳,
碧浸平湖面面風。
別館柳陰聊系馬,
便橋紅影正垂虹。
流觴有序傳詩客,
在席無人稱倦翁。
儂自醉歸翁自倦,
風光流轉不須同。
總宜閣邊掛著小巧的簾櫳,碧波浸潤平靜的湖面,四面都有微風輕拂。別館外柳蔭下暫且系住馬匹,便橋的紅色倒影正像垂落的彩虹。流觴飲酒有序地傳遞給詩客,席上卻沒有人稱我這倦翁。我自醉著歸來,您自感疲倦,風光流轉原不必強求相同。
上巳:古代傳統節日,時間為農歷三月初三,有祓禊、宴飲、流觴等習俗。
流觴:古代上巳節習俗,將酒杯置于流水中,停于誰前則飲酒賦詩,稱“曲水流觴”。
倦翁:詩人自稱,因生病未能赴約,故以“倦”形容自身狀態。
垂虹:指橋影如彩虹垂落水面,形容橋的形態與倒影之美。
此詩創作于上巳節,詩人原本約友人于總宜閣雅集,卻因病未能前往,故寫此詩呈友人,自述未赴約的緣由與心境,兼繪雅集場景以寄懷。
詩以“未赴雅集”為線索,前半描繪總宜閣畔春日勝景與雅集細節,后半轉寫自身倦態與醉歸,既表遺憾又顯豁達,平淡語言中見對自然、友情的珍視。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
看圖閑教陣,畫地靜論邊。烏壘天西戍,鷹姿塞上川。 路長須算日,書遠每題年。無復生還望,翻思未別前。 柵高三面斗,箭盡舉烽頻。營柳和煙暮,關榆帶雪春。 邊城多老將,磧路少歸人。點盡三河卒,年年添塞塵。 候火起雕城,塵砂擁戰聲。游軍藏漢幟,降騎說蕃情。 霜降滮池淺,秋深太白明。嫖姚方虎視,不覺請添兵。
氣朔盈虛又一初,嫦娥應事半分無。 都于無處分明有,恰似先天太極圖。
父母人皆有,儀刑自冕旒。 問安趨燕寐,拂曉過龍樓。 鶴駕嚴晨衛,雞人徹夜籌。 茲闈天語接,飛棟月華收。 萬姓齊呼舞,三宮款獻酬。 小儒尤國切,幾白九分頭。
堂上簪纓交錯,花間簾幕高張。與君一詠一飛觴。莫笑詩狂飲暢。滿路光風轉蕙,吟邊宮柳斜行。新詞妙絕動宮墻。紫誥黃麻天上。
雪朵中間蓓蕾齊,驟開尤覺繡工遲。 品高多說瓊花似,曲妙誰將玉笛吹。 散舞不休零晚樹,團飛無定撼風枝。 漆園如有須為夢,若在藍田種更宜。
戢翼盤桓傍小庭,不無清夜夢煙汀。 靜翹月色一團素,閑啄苔錢數點青。 終日稻粱聊自足,滿前雞鶩漫相形。 已隨秋意歸詩筆,更與幽棲上畫屏。
賢侯美化行南國,華發欣欣奉宴娛。 政績已聞同水薤,恩輝遂喜及桑榆。 休言身外榮名好,但恐人間此會無。 他日定知傳好事,丹青寧羨洛中圖。
菰葉青青綠荇齊。
臘凍初開苕水情,煙村遠郭漫吟行。 灘頭斜日鳧鷖隊,枕上西風鼓角聲。 一棹寒燈隨夜釣,滿犁膏雨趁春耕。 誰言五福仍須富,九十年余樂太平。
鵬去天池鳳翼隨,風云高處約先飛。 青袍賜宴出關近,帶取瓊林春色歸。
蒿簪掠鬢布裁衣,水鑑雖明亦嬾窺。 數畝秋禾滿家食,一機官帛幾梭絲。 物為貴寶天應與,花有秋香春不知。 多少年來豪族女,總教時樣畫蛾眉。
社燕秋歸何處鄉,群雛齊老稻青黃。 猶能時暫棲庭樹,漸覺稀疏度苑墻。 已任風庭下簾幕,卻隨煙艇過瀟湘。 前春認得安巢所,應免差池揀杏梁。
江心云破處,遙見去帆孤。 浪闊疑升漢,風高若泛湖。 依微過遠嶼,彷佛落荒蕪。 莫問乘舟客,利名同一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