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 辛酉三月廿七日,移居文殊寺巷,所謂蝸角蚊睫,又足相容者也
往事過駒隙,末路寄蝸廬。不知簞食瓢飲,陋巷較何如。
小植紅桃綠柳,閑縛茅籬竹柵,幽夢蝶蘧蘧。朱紱者誰子,門外已過車。
鄴侯井,徐稚榻,子云居。翩然舍去聊可,著論擬潛夫。
昔日天花彈指,今日緇塵滿眼。香界久榛蕪,我有數椽庇,猶足傲文殊。
往事過駒隙,末路寄蝸廬。不知簞食瓢飲,陋巷較何如。
小植紅桃綠柳,閑縛茅籬竹柵,幽夢蝶蘧蘧。朱紱者誰子,門外已過車。
鄴侯井,徐稚榻,子云居。翩然舍去聊可,著論擬潛夫。
昔日天花彈指,今日緇塵滿眼。香界久榛蕪,我有數椽庇,猶足傲文殊。
往事如白駒過隙般消逝,我在人生末路寄身于狹小居所。不知自己粗茶淡飯、居于陋巷,和顏回相比怎樣。我在小院里栽種紅桃綠柳,閑來綁起茅籬竹柵,像莊子夢蝶般悠然。那些身著官服的是什么人,門外車已駛過。這里有像鄴侯井、徐稚榻、揚雄居那樣的清幽之處。我瀟灑離去尚可,還想著書立說如王符。昔日天花彈指間的美好已過,如今滿眼是塵世紛擾。佛門清凈之地早已荒蕪,我有幾間房遮身,還足以比文殊寺更讓我感到自在。
駒隙:白駒過隙,形容時間過得極快。
蝸廬:狹小的居所。
簞食瓢飲,陋巷:出自《論語》,指顏回生活簡樸。
蝶蘧蘧(qú qú):像莊子夢蝶一樣悠然自得。
朱紱(fú):古代禮服上的紅色蔽膝,后多借指高官。
鄴侯井:唐代李泌封鄴侯,曾隱居衡山,有鄴侯井。
徐稚榻:東漢徐稚,字孺子,陳蕃為豫章太守,特設一榻供其來住。
子云居:揚雄,字子云,曾在簡陋居所著書。
潛夫:指東漢王符,隱居著《潛夫論》。
天花彈指:佛教用語,寓意美好境界。
緇塵:黑色灰塵,比喻塵世污垢。
香界:指佛門。
文殊:文殊寺,這里借指寺廟。
此詞創作于辛酉年三月廿七日作者移居文殊寺巷時。作者處于人生末路,或許經歷了仕途不順等挫折,選擇在狹小居所隱居,遠離塵世和官場,在這樣的心境下創作此詞,表達自己對生活和人生的感悟。
這首詞主旨是表達作者對隱居生活的追求和對塵世的超脫。其突出特點是用典豐富,通過對比展現心境變化。在文學史上體現了作者獨特的人生態度和文學風格,反映了當時文人在困境中尋求精神寄托的一種心態。
五丈原,駐三師。三代以還僅睹茲。濱渭雜耕軍無私。芻糧百萬饒馀貲。中原克復功須斯。功須斯,定關洛。滅魏斬睿梟懿殛。權混一,四海興禮樂。
山前露立幾時休,老大垂髫羞不羞。與汝云冠別梳洗,免教人喚作丫頭。
海內文名三十年,青衫初映綵衣鮮。積薪未許論工拙,拾級那能較后先。鳣舍談經周禮樂,鹢舟臨賦晉山川。春風無限分攜意,目斷楊花綠水邊。
羊車聲遠意徒勞,望斷長門月影高。猶恐九霄風露早,明朝擬送袞龍袍。
子規啼,不如歸,道是春歸人未歸。幾日添憔悴,虛飄飄柳絮飛。一春魚雁無消息,則見雙燕斗銜泥。
黟上先生舊隱居,登山臨水樂何如。放懷不待盈樽酒,投老仍耽滿架書。鶴唳松間時對客,騶鳴道上幾回車。昌黎莫漫歌盤谷,留與閒身共卷舒。
坐看奔湍繞石樓,使君高會百無憂。三犀竊鄙秦太守,八詠聊同沈隱侯。
西風吹樹夕陽微,斥鴳鷦鷯各有依。幕府三年雙短鬢,鄉關千里一沾衣。江淮渺渺人煙少,梁楚茫茫鬼燐飛。誅暴保民黃石略,將軍莫自失戌機。
有時移向西堂去,一座青山逐手來。
綿衣早覺污陳子,冬服何能薄顧郎。不是生平誇強項,眾芳無奈怯風霜。
揚休玉色,山立秉鴻樞。圣天子、方有志,會東都。得真儒。身佩安危寄,本兵柄,修軍政,朝野慶,鈞衡任,賴詩謨。天上麒麟挺,徐卿子,坐肅憸夫。向六陽時候,佳瑞紀門弧。炳炳階符。照蓬壺。看兄樞使,弟元帥,真盛事,世間無。籌密邊烽息,凜羌胡。玉音俞。佇正三槐位,散膏澤,福寰區。河如帶,山如礪,鞏皇圖。金鼎調元遠大,中書考,致主唐虞。想公門桃李,應不棄山樗。愿借噓枯。
鼎鼎百年間,誰人未老閑。古心惟自得,塵事少相關。風定一花落,簾開雙燕還。簞瓢隨處有,不是故希顏。
連陰不肯解,山霧嘗霏霏。積潤日已滋,厭浥沾人衣。展轉厭早起,隔窗問晴暉。幸聞太陽出,身體輕欲飛。
密傍軒窗開小池,巧安窠石俯清漪。道人不愛閑花草,祇種瓶蕉和水梔。
馀威懾,走仲達。胡天弗吊喪諸葛。大星煌煌殞天末。我師反旆喪不發。魏人歡呼夜來躡。鳴金展幟雷電掣。懿也狼奔膽欲裂。千秋壯士贊諸葛。死諸葛走生仲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