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門山
百戰生還解佩刀,扁舟東去走江皋。
鬼神護此千秋石,閶闔開當萬里濤。
白日行空天馬過,黑風吹浪海魚高。
捫蘿直到云煙里,惆悵山靈笑二毛。
百戰生還解佩刀,扁舟東去走江皋。
鬼神護此千秋石,閶闔開當萬里濤。
白日行空天馬過,黑風吹浪海魚高。
捫蘿直到云煙里,惆悵山靈笑二毛。
歷經無數戰斗生還后解下佩刀,乘一葉扁舟向東駛向江邊高地。仿佛有鬼神守護著這歷經千秋的巨石,天門山如宮殿之門對著萬里波濤敞開。白日在天空運行,如天馬奔騰而過;黑風掀起海浪,海中魚兒高高躍起。手抓著藤蘿一直攀登到云煙繚繞之處,惆悵的是山神似乎在嘲笑我已兩鬢斑白。
解佩刀:表示放下武器,有從戰場歸來之意。
江皋:江邊高地。
閶闔:神話中天門,這里指天門山。
二毛:指頭發斑白,形容人年老。
此詩具體創作時間不詳,推測詩人可能是在經歷了一番征戰后,乘船東行路過天門山。當時社會可能處于動蕩不安、戰事頻繁的時期,詩人在看到天門山的壯麗景色后,有感而發寫下此詩。
這首詩以豪邁的筆調描繪了天門山的雄偉氣勢,體現了詩人壯闊的胸懷。詩中融合了戰斗經歷、自然景觀與人生感慨,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展現了詩人獨特的創作風格。
浮云無定蹤,游子有所思。所思在何方,迢迢東海涯。云來倏浩渺,云去還逶迤。道路固云阻,可望不可之。托云以思親,朝夕如有依。安得附冥鴻,東歸奉庭闈。孝感終當至,彼蒼諒無違。
錦石高于屋,名香靄若云。笙鏞間清響,花草雜幽芬。人醉瑤京酒,天成紫閣文。廣除多皓月,改席坐宵分。
屈戌金荄,良辰玉燭,春尋舊日來處。香煖胎花,翠新孕柳,韶麗動拈吟句。金谷壺觴地,問幾輩、探春知路。眼前燕覷鶯猜,為誰留得春住。脈脈對春無語。忍負了暄妍,聽伊來去。樓閣玲瓏,闌干迤邐,多少斜陽紅護。芳訊從頭記,怕一瞥、便成前度。暗祝東風,平蕪休著風絮。
新鑄青銅嘉靖年,圣恩頻給撰文錢。原非萬選詞林手,滿橐持歸一赧然。
為人常吃用,愛意須慳惜。老去不自由,漸被他推斥。送向荒山頭,一生愿虛擲。亡羊罷補牢,失意終無極。
當年陸海駭珍藏,此日繁華墮渺茫。春草不隨人事換,依然分翠入宮墻。
深深鄭真谷,小小焦先廬。借問貯何物,滿床皆隱書。
食既彈長鋏,囊懸少錯刀。功名須汝輩,詩酒且吾曹。強項貧而樂,揚眉氣自豪。北來魚字密,南去雁書高。擬折淵明柳,重尋夢得桃。明珠忽委贈,價重九方皋。
白苧歌殘欲斷腸,相逢誰是有心郎。羅幃巫峽聲聲雨,玉杵藍橋夜夜霜。燭淚半灰金剪冷,花魂初散寶釵香。紅顏自昔多憔悴,豈學愁眉別樣妝。
出郭望精舍,滿墻皆杏花。香風當戶合,艷影入林斜。日煖煙生玉,春晴錦映霞。興來呼酒坐,不必問年華。
耕者勞筋苦骨馀,富家倉廩始多儲。及饑合發方牢閉,不識私家得食諸。
不及梨英軟,應慚梅萼紅。西園有千葉,淡佇更纖秾。
希夷登岳頂,與子相追隨。天風落笑語,想見對談時。
雙徑在吳浙,實為山之雄。天目如屏擁其北,錢塘似練紆其東。重巒疊巘不知幾千萬,但見五峰秀色崷崒摩青空。下有跋陀神龍窟,上有睹史夜摩宮。晴云暖靄生巖松,朝開暮合無終窮。祖師據此鞭麟鳳,森羅萬象明真宗。納須彌兮于芥子,卷法界兮于針鋒。本源自性有常分,寧須妙用求神通。儼如鹿園與鷲嶺,紫金光聚人天中。說法至今猶未散,天華似雨飄空濛。
未老辭官帝未俞,七旬方得賦閒居。卻憐陽曲無歸宅,翻使臺城有臥廬。三尺龜趺莊懿墓,萬年金匱史臣書。槐庭雨露今如許,猶是當時積慶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