熏爐
新寒跨火辟邪爐,藕覆雙鳧色色殊。
蘭篆靜看煙似水,梅花親點筆為圖。
比肩可許充佳婿,擁背何妨借小姑。
推就暖香熏一過,留仙裙底按纖趺。
新寒跨火辟邪爐,藕覆雙鳧色色殊。
蘭篆靜看煙似水,梅花親點筆為圖。
比肩可許充佳婿,擁背何妨借小姑。
推就暖香熏一過,留仙裙底按纖趺。
新添的寒意中,人們圍坐在辟邪爐旁烤火,爐蓋上像蓮藕覆蓋著一對水鴨的造型,顏色各異。靜靜地看著爐中香煙如蘭篆般裊裊升起,好似水一般輕柔,親自以筆描繪梅花之景。若有人能與自己比肩相伴,或許可成為佳婿,靠著小姑的背取暖也無妨。在溫暖的香氣中熏一熏,然后按住留仙裙下的纖足。
跨火:圍著火取暖。辟邪爐:一種香爐,有辟邪的寓意。
藕覆雙鳧:指香爐的造型,像蓮藕覆蓋著一對水鴨。色色殊:顏色各不相同。
蘭篆:香爐中香煙裊裊升起,如同篆字,稱蘭篆。
比肩:并肩,這里指能與自己匹配的人。
擁背:靠著背。小姑:丈夫的妹妹。
留仙裙:相傳為趙飛燕所穿的一種裙子。纖趺:纖細的腳。
具體創作背景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描繪的場景推測,可能創作于秋冬季節,當時天氣轉寒。作者或許是一位女性,在溫暖的室內,看著香爐,由此引發了對生活和情感的種種遐想。
這首詩主旨圍繞圍爐取暖的生活場景,展現了女性細膩的情感世界。其突出特點是意象豐富、意境優美、語言典雅。在文學上,體現了古代詩詞對生活細致入微的描寫和情感的婉轉表達。
心事知誰許。政吾曹、摛辭弄翰,邀涼蠲暑。節物於人俱可喜,今夕渠媚嫵。笑曝腹、書生風度。河鼓天孫非世俗,縱驚云、急雨休輕訴。憶傾蓋,便如故。 良辰歡意寬離緒。稱仙家、瑤臺縹緲,霓裳掀舉。應想塵寰空悵望,月路誰曾隔阻。是處有、綺窗朱戶。我愛五湖煙水闊,待扁舟、尋到支機處。訪婺女,共嬃女。
年光箭脫無留計。才過立春還守歲。要知一歲已尋儂,聽打個驚人噴嚏。 椒盤薦壽休辭醉。坐聽爆竹渾無寐。明朝末后飲屠蘇,白發從渠相點綴。
空山多伴已多年,獨有寒梅伴我妍。 疏影偏宜閑散地,幽香不到艷陽天。 含苞帶雨未相問,露蕊臨風倍可憐。 紙賬夜深還入夢,羅浮只在一燈前。
春事已如許,柳眼早依依。故園桃李何似,芳蕊想團枝。此地嵩高名里,信美元非吾土,清夢瀍繞洢。扶杖欲行樂,還使我心悲。 對琴書,歌一闋,引千卮。昔曾系楫,今日投老嘆吾衰。睡起推窗凝睇,失喜柔桑微綠,便擬作春衣。搔首長吟處,此意有誰知。
聳膊成山字,埋肩不出頭。誰家麟角上,畫此一獼猴。
沙尾鱗鱗水退潮,柳行出沒見漁樵。 客船自載鐘聲去,落日殘僧立寺橋。
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春閨 一作:深閨)
花時人道多風雨。梅蕊都來無幾許。何須飄灑濕芳心,粉面琳瑯如淚注。 家童莫掃花陰土。留浥瓊林枝上露。莫教燕子早銜泥,徑里馀香應滿戶。
花開不并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昔年桃李已滋榮,今日蘭蓀又發生。葑菲采時皆有道, 權衡分處且無情。叨陪鴛鷺朝天客,共作門闌出谷鶯。 何事感恩偏覺重,忽聞金榜扣柴荊。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 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人生百歲,七十稀少。更除十年孩童小。又十年昏老。都來五十載,一半被、睡魔分了。那二十五載之中,寧無些個煩惱。 仔細思量,好追歡及早。遇酒追朋笑傲。任玉山摧倒。沉醉且沉醉,人生似、露垂芳草。幸新來、有酒如澠,結千秋歌笑。
調雨為酥,催冰做水,東君分付春還。何人便將輕暖,點破殘寒。結伴踏青去好,平頭鞋子小雙鸞。煙郊外,望中秀色,如有無間。 晴則個,陰則個,饾饤得天氣,有許多般。須教鏤花撥柳,爭要先看。不道吳綾繡襪,香泥斜沁幾行斑。東風巧,盡收翠綠,吹在眉山。
蘋葉軟,杏花明,畫船輕。雙浴鴛鴦出綠汀,棹歌聲。 春水無風無浪,春天半雨半晴。紅粉相隨南浦晚,幾含情。
竹里風生月上門。理秦箏,對云屏。輕撥朱弦,恐亂馬嘶聲。含恨含嬌獨自語:今夜約,太遲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