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樂府十篇 其六 帝高辛氏之樂歌
時雨濛濛,自西及東。日月所至,罔不率從。
田有黍稷,原有榛栗。尊卑秩秩,民有家室。
惟川沖沖,惟山崇崇。允執厥中,臻于大同。
時雨濛濛,自西及東。日月所至,罔不率從。
田有黍稷,原有榛栗。尊卑秩秩,民有家室。
惟川沖沖,惟山崇崇。允執厥中,臻于大同。
及時雨紛紛揚揚,從西邊一直飄到東邊。太陽月亮所能照到的地方,沒有不服從的。田地里長著黍稷等莊稼,原野上有榛樹和栗樹。尊卑秩序井然,百姓都有自己的家庭。河流奔騰不息,山巒雄偉高大。真誠地堅持中正之道,就能達到天下大同的境界。
濛濛:形容雨細密的樣子。
罔不:無不。
率從:順從。
黍稷:泛指糧食作物。
榛栗:榛樹和栗樹。
秩秩:秩序井然的樣子。
沖沖:水流奔騰的樣子。
崇崇:高大的樣子。
允執厥中:真誠地堅持中正之道。
臻:達到。
《補樂府十篇》是宋代曹勛創作的組詩。帝高辛氏即帝嚳,是上古時期“五帝”之一。曹勛創作此詩可能是基于對上古賢君帝嚳治理功績的追慕和宣揚,借詩歌展現那個時代理想的社會狀態,也反映出作者所處時代人們對清明政治、和諧社會的期盼。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帝高辛氏的統治,突出了其統治下社會的和諧與繁榮。它以簡潔的語言描繪出理想社會的景象,在文學史上反映了古人對賢君政治和大同社會的追求,具有一定的文化價值。
白日淮陽飛羽書,浪翻鯨駭振江湖。六飛聲斷天狼穴,七郡功虧銅虎符。即見縣金募丁壯,更聞空國補軍輸。君王不刓封侯印,秪事江南未獻俘。
慶源由魏國,奉祀及宣仁。盛德儀中壸,私恩絕外親。長秋期不老,厚夜忽無晨。來歲柔桑綠,誰臨繭館春。
名園游遍未逢春,惟見飛旋冰上人。我亦躍然思一試,韶光妒煞老孱身。
松華金粉落春衣,有客過門索贈詩。司馬豈無乘駟日,終軍又是入關時。新豐樹色云中露,長樂鐘聲雨外知。好去風流三語客,恩波咫尺鳳凰池。
十載叨游魏,雙魚饌事寬。鸞刀催霰舞,象箸壓霜寒。滄海欲陵陸,黃河能釣竿。思歸別有念,不借蒯緱彈。
秋老蘇州葉未黃,名園三日遍游忙。亭臺歷久依然好,聯額何時破舊亡。
北冥有異物,神變何崢嶸。上為千里鶤,下為萬畝鯨。俶儻自足賴,升降非已榮。羞彼雉爵化,齪齪忝我形。
人言海上有三山,弱水瀰茫去路難。若欲目前尋彷佛,只須來此憑欄干。
頻年事征戍,父子各關山。得似春郊外,吳犍帶犢還。
若將初節訂賢愚,圣哲功名古亦無。一代儒宗憂國意,當年幾落偽金誅。
茆庵小結穎之涯,病眼東山企佇賒。懶惰謾嘲楊子宅,清虛差勝長官衙。夢回榷署樓前兩,憶得蒲陽縣里花。老我何心重相別,藍輿沖暑問君家。
幾日新添雨,庭階映綠苔。蘚痕青荏苒,斑點碧縈回。戶待螺紋繞,人驚鴨漲來。窗前懷舊酒,欲展畫圖開。
京洛出名謳,豪俠競交游。河南期四姓,關西謁五侯。斗雞橫大道,走馬出長楸。桑陰徙將夕,槐路轉淹留。
醉鄉天地一何寬,不問金壺與玉山。暫得陶陶太古意,醒來應亦惡人間。酒在杯中惟恐盡,事來眼底只嫌多。一壺醉倒春風里,萬斛窮愁奈我何。醉后詩成筆似椽,客來傾酒酒如泉。憐君常得酒中趣,愧我經春只慘然。手持金盞滟斜暉,目送歸鴻萬里飛。還似習家池上日,醉中倒載接?歸。醉倒南山臥白云,滿天詩思不勝春。黃雞白酒真堪樂,誰道蓬蒿有此人。
招提何代辟,峽勢似盤成。四野窗中盡,三山檻外平。梵隨兜率落,香過竹林清。欲謝塵緣去,茅庵從此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