頌古一百二十一首 其八十三
馬駒喝下喪家風,四海從茲信息通。
烈火焰中揮得月,巍巍獨天坐雄峰。
言無展事,語不投機。
隨言者喪,滯句者學。
逢人不得錯舉。
馬駒喝下喪家風,四海從茲信息通。
烈火焰中揮得月,巍巍獨天坐雄峰。
言無展事,語不投機。
隨言者喪,滯句者學。
逢人不得錯舉。
馬駒喝下(某種東西)敗壞了家風,從此四海的信息得以暢通。在烈火般的境界中能揮出明月般的妙境,巍然獨自像雄峰般立于天地。言語無法展現事情全貌,話語難以投機契合。一味隨順言語者會迷失,拘泥于語句者是在做無用之學。遇到人不能錯誤地言說。
馬駒:禪宗術語,可能指特定的禪門人物或象征某種修行狀態。
喪家風:在禪宗語境里,指違背了宗門的傳統、規矩或風格。
信息通:可理解為修行者之間的禪機、感悟等交流順暢。
烈火焰中揮得月:比喻在艱難、熾熱的修行境界中獲得超凡的覺悟。
巍巍:高大、雄偉的樣子。
隨言者喪:指只聽從言語表面意思而不領悟真諦的人會迷失。
滯句者學:指拘泥于語句文字而不能通達的學習方式。
錯舉:錯誤地言說、表達。
此詩為禪宗頌古之作。頌古是禪宗以詩歌形式對古代祖師的機緣語句進行闡釋和發揮。作者創作此詩可能是為了宣揚禪宗的修行理念和方法,引導修行者擺脫對言語文字的執著,追求真正的禪悟。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應處于禪宗思想較為活躍的時期。
這首詩主旨在于宣揚禪宗的修行觀,強調超越言語文字,追求內心的覺悟。其突出特點是充滿禪機,以意象和隱晦的語言表達深刻的哲理。在禪宗文學史上,這類頌古詩有助于傳承和弘揚禪宗思想,為后世研究禪宗提供了重要資料。
幽院才容個小庭,
疏篁低短不堪情。
春來猶賴鄰僧樹,
時引流鶯送好聲。
我見蘇州昆山金城中,金城柱上有二龍。
老僧相傳道是僧繇手,尋常入海共龍斗。
又聞蜀國玉局觀有孫遇跡,盤屈身長八十尺。
游人爭看不敢近,頭覷寒泉萬丈碧。
近有五羊徽上人,徽上人,真藝者。
惠我雙龍不言價,等閑不敢將懸掛。
恐是葉公好假龍,及見真龍卻驚怕。
巨鼇轉側長鰍翻,狂濤顛浪高漫漫。
李瓊奪得造化本,葉撲仙槎擺欲沉,下頭應是驪龍窟。
昔年曾要涉蓬瀛,千尋萬派功難測,海門山小濤頭白。
令人錯認錢塘城
落日倚闌干,徘徊汨羅曲。
冤魂如可吊,煙浪聲似哭。
我欲考黿鼉之心,烹魚龍之腹。
爾既啖大夫之血
日東來向日西游,
一缽閑尋遍九州。
卻憶雞林本師寺,
欲歸還待海風秋。
石如騏驎巖作室,
秋苔漫壇凈于漆。
袈裟蓋頭心在無,
黃猿白猿啼日日。
身著袈裟手杖藤,
水邊行止不妨僧。
禽棲日落猶孤立,
隔浪秋山千萬層。
圣君垂衣裳,蕩蕩若朝旭。大觀無遺物,四夷來率服。
清晨回北極,紫氣蓋黃屋。雙闕聳雙鼇,九門如川瀆。
梯山航海至,晝夜車相續。我恐紅塵深,變為黃河曲。
日日日東上,日日日西沒。
任是神仙容,也須成朽骨。
浮云滅復生,芳草死還出。
不知千古萬古人,
老病不能求藥餌,
朝昏只是但焚燒。
不知誰為收灰骨,
壘石栽松傍寺橋。
燈引飛蛾拂焰迷,
露淋棲鶴壓枝低。
冥心坐滿蒲團穩,
夢到天臺過剡溪。
時事懶言多忌諱,
野吟無主若縱橫。
君看三百篇章首,
何處分明著姓名。
玉鞭金鐙驊騮蹄,橫眉吐氣如虹霓。
五陵春暖芳草齊,伯陽道德何唾咦,仲尼禮樂徒卑棲。
曾攜五老峰前過,
幾向雙松石上彈。
此境此身誰更愛,
掀天羯鼓滿長安。
猿猱休啼月皎皎,
蟋蟀不吟山悄悄。
大耳仙人滿頷須,
醉倚長松一聲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