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蠶
辛勤得繭不盈筐,
燈下繅絲恨更長。
著處不知來處苦,
但貪衣上繡鴛鴦。
辛勤得繭不盈筐,
燈下繅絲恨更長。
著處不知來處苦,
但貪衣上繡鴛鴦。
蠶農辛勤養蠶得到的繭子還不滿一筐,在燈下繅絲時心中的怨恨更加悠長。那些只知道穿衣的人哪里曉得養蠶的辛苦,只貪圖衣服上繡著的鴛鴦。
不盈筐:不滿一筐。盈,滿。
繅絲:把蠶繭浸在熱水里,抽出蠶絲。
著處:指穿衣服的人。著,同“著”,穿。
來處苦:指養蠶、繅絲的辛苦。
此詩創作時間不詳。當時社會貧富差距較大,底層勞動人民辛勤勞作卻生活艱難,而富貴階層不勞而獲、奢侈享受。詩人看到這種社會現象,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揭露社會的不公平,批判剝削現象。其特點是對比鮮明、語言質樸。在文學史上反映了當時社會矛盾,具有一定社會意義。
野花新傍玉欄開,長恨何人向此栽。自是王孫不知道,牡丹根上帶將來。
一水分流無限曲,兩山相對不知名。漁翁夜半歸南陌,認作中流擊楫聲。
何人東向坐諸生,倡雪懸河稷下傾。組練鎏戈霜一色,使君親教五家兵。
晉人司馬氏,相魏敢專權。懿師昭不帝,追謚宣景文。武帝受魏禪,惠帝實童昏。劉聰害懷憫,由此失中原。
道人活計不相侵。各自衣餐各自尋。莫為閑言閑斗氣,休爭俗事俗縈心。搜玄絕慮龍隨虎,索隱記機水養金。清凈色身全法體,一爐丹熟步瑤岑。
靈汞通真變化多,只宜存守不宜過。神符默運三關徹,鉛趁黃河入大羅。
十里春風路,路在紫金山。忽然正月過了,殘雪不成寒。紅是人生血色,白是乾坤潔氣,萬樹擁晴天。有客攜詩酒,談笑臥花邊。眾賢至,少長集,惠風前。形骸何物,今日放浪永和年。老已無情顧我,修短原來隨化,生死豈為難。遇即欣然發,倦亦莫辭殘。
江山清絕處,一剎涌青蓮。門挹吳山翠,堂凝楚岸煙。金銀開世界,龍象護人天。晴聳危梯直,陰穿古洞連。妙香清五蘊,勝境斷諸緣。曉雨龍聽講,秋風鬼喚禪。廊深僧唄合,山匝寺鐘圓。怪石虬蟠墓,驚濤雪濺船。宗乘湖海集,詩老古今傳。地盡東南坼,江空象緯懸。青冥知有路,爽氣欲無前。喚起乘槎興,清輝近斗邊。
兩賢不相厄,王庾乃如斯。天步政多艱,此豈私憤時。東山謝安石,造次威鳳儀。三賢抱宏器,繼出相等夷。風流文雅盡,同惟世所推。但恨立朝間,典禮殊未施。玄談竟澆俗,逆臣終亂階。湯武肇王業,伊周垂綱維。桓景彰伯道,管晏橫要規。古人不作遠,所立百世師。奈何民具瞻,退食徒委蛇。卜世固天定,欲責當誰歸?
一夜祁寒,萬千瓊術花開了。明窗初照。直似廣寒清曉。若比梅花,翻覺無香好。飄零早。花殘春老。免卻閑煩惱。
征車軋軋曉聞雞,長路風煙去不迷。文字早知輝玉藻,姓名新許押金泥。春袍綠映宮前柳,夜閣青分杖底藜。望望五云天北極,曲江誰拂舊時題。
宗老當時喜種花,至今池館壓堤沙。蒼顏一去成塵土,白日重來感歲華。多謝諸公同駐馬,卻憐猶子解持家。高城暮鼓催歸急,不得臨風奠一瓜。
道人內視已超然,一息薰香遍大千。駭鹿始知身似夢,覆蕉曾悟佛中禪。袈裟萬朵天花里,世界千重梵網邊。重見毗那峰頂上,手開樓閣說因緣。
大地爍金石,禪心只晏如。幽閒無濁慮,郁?自清虛。坐石頻揮麈,臨流看躍魚。優游三界內,寒暑不關渠。
黃發相看八十馀,清時同拜紫泥書。稻香南畝扶藜杖,花滿東園駕板輿。仙夢同游乘翠鳳,宦途聞訃解金魚。道山高冢埋雙璧,宿草凄迷益嘆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