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敬寺有老僧嘗游長安言秦雍間事歷歷可聽…示同行客
白首棲禪者,嘗談灞浐游。
能令過江客,偏起失鄉愁。
室倚桃花崦,門臨杜若洲。
城中無此景,將子剩淹留。
白首棲禪者,嘗談灞浐游。
能令過江客,偏起失鄉愁。
室倚桃花崦,門臨杜若洲。
城中無此景,將子剩淹留。
白發修行的老僧,曾講述在灞水、浐水一帶的游歷。能讓渡江而來的客人,格外涌起失落的鄉愁。僧房倚靠在桃花山坳,寺門正對著杜若沙洲。城中沒有這樣的美景,勸你多停留些時候。
棲禪者:指修行的僧人。
灞浐:灞水和浐水,在今陜西西安附近。
過江客:從江南來的人。
桃花崦:長滿桃花的山坳。
杜若洲:生長著杜若的沙洲。杜若,一種香草。
將子:勸你。剩:多。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詩人在愛敬寺遇到一位曾游歷長安的老僧,聽其講述秦雍間的往事,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可能社會相對穩定,詩人處于一種閑適的游歷狀態。
這首詩主旨圍繞老僧的講述和愛敬寺的景色,引發詩人及同行者的情感。其特點是借景抒情、虛實結合。在文學史上雖不算著名,但展現了詩人細膩的情感和對生活的感悟。
洞里幽泉澈底清,
流澌總在石中行。
潺潺不瀉人間去,
盡日閒吟世外聲。
大地全荒總不憂,
奪饑人食縛耕牛。
衲僧舉止合如是,
百煉精金肯博鍮。
我本三生世外人,幻軀其實強冠巾。
稍能閉戶學種菜,時亦長歌行負薪。
一醉卻非身外事,百年終是冢中塵。
君知夢境無根底,莫信人言想與因。
那朝陵,何代墓,碑字半殘闕。立馬蹲狻,秋草亂行列。屹然翁仲雙雙,斜陽照處,猶得片時溫熱。
最凄絕。背陰一寸濃苔,蕭蕭古松柏。綠處斑斑,紅處杜鵑血。殷勤太監提爐,將軍帶劍,等待長明燈滅。
雁在天,魚在水,誰寄近來話。瘦臉塑眉,憔悴不堪畫。難禁白晝迷離,清宵夢寐,日夜在、心頭牽掛。
淚盈把。走到鸚鵡前頭,欲說又還怕。蕭颯秋風,腸斷桂花下。可憐一種柔情,百年長恨,問弱體、怎能支架。
東南半壁勢全收,奕奕雄關據上游。
五代烽煙余故壘,一天風雨入殘秋。
亂山自向孤城繞,野水還歸別澗流。
忽憶醉翁呼不起,獨攜尊酒倚高樓。
明月峽邊逢制使,
黃茅岸上是忠州。
到城莫說忠州惡,
無益虛教楊八愁。
何事添凄咽?但由他、天公簸弄,莫教磨涅。失意每多如意少,終古幾人稱屈。須知道、福因才折。獨臥藜床看北斗,背高城、玉笛吹成血。聽譙鼓,二更徹。
丈夫未肯因人熱,且乘閑、五湖料理,扁舟一葉。淚似秋霖揮不盡,灑向野田黃蝶。須不羨、承明班列。馬跡車塵忙未了,任西風、吹冷長安月。又蕭寺,花如雪。
風風雨雨到天涯。春歸何處家。有人腸斷為鶯花。鶯花須自嗟。
眉黛淺,鬢云斜。亂紅窗外遮。輕陰那不護韶華。偏教愁暮鴉。
幕府山容斂。逢一只、江上傳書小雁。密密題緘啟,麥光砑、細寫長亭別怨。
吳潮直接,楚尾通波,偏是相思人遠。恨殺春三月,被杜宇燕尾,簾邊催散。
西子湖堤,桃枝杖短。從此新聲吟遍。
結個藏書屋,獨醉后、兒女燈前拂硯。不耐纖毫青李,寶泓濃蘸,但擘窠零亂。
枕江沙、無窮秋色,扉竹休掩。
一春風物報將闌,乘興還來問紫山。寓目總堪容傲吏,振衣疑漸出塵寰。王喬洞在鳧先起,太保堂空鳥自還。懷古思鄉寧廢酒,難逢杯酌共云間。
紫氣遙來出紫宮,金光隱見有無中。玄壇并建群靈擁,寶塔雙瞻瑞靄通。萬頃桑麻春雨后,千家城郭日華東。披襟已盡蘭臺勝,宋玉何勞對大風。
白日春臺上,
歡娛莫訴杯。
飛花留客醉,
啼鳥近人來。
迢遞湘江道,維舟指驛亭。
草生兩岸綠,天近數峰青。
夜雨連云夢,微風過洞庭。
輿人誦新政,傾耳若為聽。
墟里依依欲上煙,
歸來已是夕陽天。
好吟紅樹青山句,
斟酌明朝再放船。
整頓春衫欲跨鞍。
一杯相屬少開顏。
愁眉不似舊時彎。
未見兩星添柳宿,
忍教三疊唱陽關。
相思空望會稽山。
天倉三十六,
寒擁翠微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