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雜詩九十首 其十二
吾年踰七十,真欲愿春遲。
豈謂上元過,適丁多雨時。
韶華荏苒半,清明旦夕期。
流鶯與蜂蝶,冷落殊未知。
吾年踰七十,真欲愿春遲。
豈謂上元過,適丁多雨時。
韶華荏苒半,清明旦夕期。
流鶯與蜂蝶,冷落殊未知。
我已年過七十,真希望春天能來得慢些。哪里料到上元節過后,正趕上多雨時節。美好的春光已悄然過去一半,清明佳節轉眼就到。黃鶯、蜜蜂和蝴蝶,卻還渾然不知自己正被冷落。
踰:同“逾”,超過。
上元:指上元節,即正月十五元宵節。
適丁:正趕上。
韶華:美好的時光,常指春光。
荏苒:時光漸漸過去。
旦夕:早晚之間,形容時間短。
作者年過七十,人生已至暮年。在經歷了歲月的滄桑后,面對時光的流逝更為敏感。上元節后多雨的暮春景象,觸動了他內心對時光易逝的感慨,從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感慨時光匆匆、春光易逝。其特點是情感真摯,以平實的語言描繪暮春之景來抒發內心感慨。在文學史上雖可能無顯著地位,但展現了詩人暮年的心境。
一年三百有余旬,舉世棲棲苦迫貧。
得享安寧七十歲,已勝衰謝萬千人。
好官縱使登三事,榮養何由及二親。
爭似山間林下坐,無憂無毀足全身。
竹籬茅舍舊同居,不見冰姿恰歲余。
別后有誰親幾席,朝來忽喜映階除。
雪中有酒宜相就,月下無人肯自疏。
端與歲寒長有約,不須青帝更吹噓。
春雨止復作,無聊終日閑。
殷紅悲著地,淺綠暗歸山。
云幕久蒙潤,風扉每日關。
愁端與詩思,容易減朱顏。
彯纓誰不是王臣,抗志如今有幾人。
墜典固嘗深探討,頹綱猶未許彌綸。
擬歸舊隠消殘臘,旋買新田作好春。
圣主搜揚方側席,不應無術濟生民。
憶昔荊湖日,童心懵未開。
七年勤仰止,一字有從來。
模范瞻如在,音儀挽不回。
依歸今已矣,些語寫余哀。
勛業尊朝著,園池近日光。
雕欄紅玉列,羽蓋碧荷張。
草薙難滋蔓,花開寧久長。
當年金谷地,榛棘斷人腸。
束裝西嘯指長安,正是新春快活天。
酒病詩愁應有夢,鳥啼花發正爭妍。
君空冀北今行矣,我滯周南豈偶然。
東合他時訪遺逸,為言憔悴鶴谿邊。
一雨連宵繼日傾,豈容吾子語歸程。
我為千里政方暇,子寓三年學已成。
要把老懷傾倒盡,忍令別恨等閑生。
江城先自傷牢落,況失一時人物英。
終日塵勞困簿書,無因歸泛小西湖。
且來池上看堆翠,更向峰前認撒珠。
觸石有云時點綴,隨風無雨自霑濡。
老夫行矣休官去,留與邦人作畫圖。
參軍已去作飛仙,俊逸聲名久不傳。
千古家風期爾振,一時句法許誰先。
心惟酷好佳山水,手不停披舊簡編。
想得錦囊應是富,年來知有幾千篇。
老矣何堪剖竹符,頻年強出應時須。
腰間謾佩買臣印,月下同游賀老湖。
白雪已知人寡和,清風還憶醉相扶。
十洲三島登臨處,能記稽山病守無。
已是龍鐘七十人,故應告老上章頻。
九重垂念如慈父,一旦容歸作幸民。
今我可憐非故我,此身才喜是吾身。
花前幸有尊中醁,且醉湖山幾度春。
強壯登黃閣,斑衣袞繡成。
飛聲追丙魏,有子繼韋平。
舟楫川方濟,龍蛇夢倏驚。
天胡嗇遐壽,舉世但哀榮。
長夏苦炎熱,開軒除鬰蒸。簷前鳥雀喧,朝旭上朱甍。
席間裁函丈,詩書浩縱橫。盤礴環堵間,幽獨懷友生。
古人在黃卷,千載使我傾。出門窺物變,草木各鮮榮。
青青墻東竹,見汝忽眼明。愛玩不能忘,移根傍軒楹。
俯仰與竹俱,定交見深情。不是無朋友,此君氷玉清。
風吹萬籟響,寒梢韻竽笙。我獨哦其間,詩作秋蟲鳴。
瑯玕亦有實,期汝向秋成。鳳凰何時來,翙翙翔我庭。
小圃香初足,枯池水乍通。
卷簾延舊燕,掃徑襯飛紅。
寂寂梨花雨,斜斜柳帶風。
東君有余思,別在一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