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履齋吳丞相
合從龍首便黃扉
盡謂登庸十載遲
自是袖中霖雨手
肯令勛業頌皋夔
一新更化改弦初
人語驩聲藹道途
僧自深禪湖上寺
不知身世在唐虞
合從龍首便黃扉
盡謂登庸十載遲
自是袖中霖雨手
肯令勛業頌皋夔
一新更化改弦初
人語驩聲藹道途
僧自深禪湖上寺
不知身世在唐虞
您應從龍首山赴任便進入宰相官署,眾人都說您被重用晚了十年。您本就是袖中藏有濟世之才的能臣,怎會只讓功勛被稱頌如古代賢臣皋夔。新政改革剛剛開始,道路上滿是百姓的歡笑聲。僧人在湖上寺廟中深修禪定,竟不知自己已身處如堯舜般的太平盛世。
龍首:指龍首原,唐代宰相官署所在地,此處代指高位。
黃扉:指宰相官署,因門為黃色,故稱。
登庸:選拔任用,此處指被任命為丞相。
霖雨手:比喻有濟世安民才能的人,出自《尚書·說命》“若歲大旱,用汝作霖雨”。
皋夔(gāo kuí):皋陶和夔,均為舜帝時期的賢臣,代指古代賢相。
更化:改革,變更法度。
改弦:比喻改變方針或方法,此處指新政開始。
唐虞:指唐堯、虞舜時代,代指太平盛世。
此詩為南宋詩人創作,當是吳潛(號履齋)初任丞相、推行新政時所作。吳潛為南宋后期名臣,任相期間力主改革,詩中反映了時人對其才德的推崇及新政的期待。
全詩圍繞吳丞相的任職與新政展開,既肯定其濟世之才與賢相風范,又通過百姓歡騰、盛世隱喻,凸顯新政成效。是一首典型的頌賢之作,展現了詩人對治世能臣的贊譽。
今日明人眼,臨池好驛亭。
叢篁低地碧,高柳半天青。
稠疊多幽事,喧呼閱使星。
老夫如有此,不異在郊坰。
鳳林戈未息,魚海路常難。
候火云烽峻,懸軍幕井干。
風連西極動,月過北庭寒。
故老思飛將,何時議筑壇。
野水平橋路,春沙映竹村。
風輕粉蝶喜,花暖蜜蜂喧。
把酒宜深酌,題詩好細論。
府中瞻暇日,江上憶詞源。
跡忝朝廷舊,情依節制尊。
還思長者轍,恐避席為門。
滿目飛明鏡,歸心折大刀。
轉蓬行地遠,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棲見羽毛。
此時瞻白兔,直欲數秋毫。
憶昨逍遙供奉班,去年今日侍龍顏。
麒麟不動爐煙上,孔雀徐開扇影還。
玉幾由來天北極,朱衣只在殿中間。
孤城此日堪腸斷,愁對寒云雪滿山。
汨汨避群盜,悠悠經十年。
不成向南國,復作游西川。
物役水虛照,魂傷山寂然。
我生無倚著,盡室畏途邊。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
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云接地陰。
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云氣接昆侖,涔涔塞雨繁。
羌童看渭水,使客向河源。
煙火軍中幕,牛羊嶺上村。
所居秋草凈,正閉小蓬門。
一代風流盡,修文地下深。
斯人不重見,將老失知音。
短日行梅嶺,寒山落桂林。
長安若個畔,猶想映貂金。
唐堯真自圣,野老復何知。
曬藥能無婦,應門幸有兒。
藏書聞禹穴,讀記憶仇池。
為報鴛行舊,鷦鷯在一枝。
使君高義驅今古,寥落三年坐劒州。
但見文翁能化俗,焉知李廣未封侯。
路經滟滪雙蓬鬢,天入滄浪一釣舟。
戎馬相逢更何日,春風回首仲宣樓。
農務村村急,春流岸岸深。
乾坤萬里眼,時序百年心。
茅屋還堪賦,桃源自可尋。
艱難賤生理,飄泊到如今。
稍下巫山峽,猶銜白帝城。
氣沈全浦暗,輪仄半樓明。
刁斗皆催曉,蟾蜍且自傾。
張弓倚殘魄,不獨漢家營。
近有平陰信,遙憐舍弟存。
側身千里道,寄食一家村。
烽舉新酣戰,啼垂舊血痕。
不知臨老日,招得幾人魂。
長林偃風色,回復意猶迷。
衫裛翠微潤,馬銜青草嘶。
棧縣斜避石,橋斷卻尋溪。
何日干戈盡,飄飄媿老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