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詩舲方伯以伏波銅鼓送焦山寺中作詩紀事依韻和之
寶氣夜上貫東斗,蛟龍拜舞江聲吼。
無人知是銅鼓來,但訝虹光滿戶牖。
此鼓流傳自嶠南,伏波將軍手親叩。
斑斕古色青且蒼,神物猶存千載后。
張公得之桂嶺西,萬里攜歸達江口。
草堂藏弆多吉金,獨此神奇寶永久。
興至摩挲日千百,詩成落筆驅蛟虬。
忽思位置焦山巔,徑買扁舟載之走。
雁堂有鼎屬定陶,諸葛鼓左此在右。
昔染蠻云瘴雨寒,今依佛火禪鐙黝。
詞壇歌詠詩人豪,寺門鎮壓老僧守。
千秋雅舉傳名山,真州延安同不朽。
寶氣夜上貫東斗,蛟龍拜舞江聲吼。
無人知是銅鼓來,但訝虹光滿戶牖。
此鼓流傳自嶠南,伏波將軍手親叩。
斑斕古色青且蒼,神物猶存千載后。
張公得之桂嶺西,萬里攜歸達江口。
草堂藏弆多吉金,獨此神奇寶永久。
興至摩挲日千百,詩成落筆驅蛟虬。
忽思位置焦山巔,徑買扁舟載之走。
雁堂有鼎屬定陶,諸葛鼓左此在右。
昔染蠻云瘴雨寒,今依佛火禪鐙黝。
詞壇歌詠詩人豪,寺門鎮壓老僧守。
千秋雅舉傳名山,真州延安同不朽。
寶物的光芒在夜晚直沖東方星斗,蛟龍起舞江中浪聲如吼。無人知道是銅鼓到來,只驚訝虹光滿窗。這面鼓自五嶺以南流傳,伏波將軍曾親手敲擊。斑駁的古色青蒼,千年后仍存神奇。張公從桂嶺西獲得,萬里攜歸抵達江口。草堂收藏多古銅器,獨此最為神奇永久。興致一來每日撫摸千百次,詩成落筆如驅蛟龍。忽然想將它安置在焦山頂,便買扁舟載它而行。雁堂有定陶所制之鼎,諸葛鼓在左此鼓在右。昔日沾染蠻地瘴雨之寒,如今依傍佛前幽微燈火。詩壇歌詠詩人豪邁,寺門有老僧守護。此等雅舉傳于名山,真州延安般永垂不朽。
伏波將軍:指東漢馬援,曾南征交趾(今越南),相傳留下銅鼓以鎮邊。
嶠南:五嶺以南,指今兩廣地區。
弆(jǔ):收藏。
吉金:古代青銅器物的統稱。
摩挲(mó suō):用手撫摸。
蛟虬(jiāo qiú):傳說中的龍類,此處形容詩文氣勢磅礴。
雁堂:焦山寺內堂名;定陶:古地名,此處或指鼎的出處。
諸葛鼓:傳為諸葛亮南征時所用銅鼓,與伏波鼓并稱。
黝(yǒu):深黑色,形容佛燈光線柔和。
雅舉:高雅的舉動,指張詩舲送鼓至山寺之事。
此詩為作者和張詩舲(方伯)之作。張詩舲將傳為東漢伏波將軍馬援南征遺留的銅鼓,從桂嶺西(今廣西)萬里運送至江蘇焦山寺,作者因感此事雅韻,依其原韻作詩紀事。反映清代文人重視文物傳承、以詩會友的文化風尚。
全詩圍繞伏波銅鼓的流轉展開,既追溯其歷史淵源(伏波手叩),又詳述張公護寶(萬里攜歸、扁舟載之),最終落腳于“千秋雅舉傳名山”,突出文物與人文精神的雙重不朽,是清代題詠文物詩的典型之作。
一鶴西來瘦有馀,每將生死問何如。幾回見我扶還拜,兩月來書病不除。
枕上希夷千古夢,手中莊子十年書。人間若果神仙有,愿候新江舊草廬。
白云丹室坐霏微,生計那知與夢非。鏡里白頭誰再黑,人間病鶴本難肥。
題詩巖好書頻到,止宿寮成愿卻違。世道交情終一痛,秋山老淚許誰揮。
永訣經年,渾不禁、呼天搶地。念執手、彌留囑付,宛然昨事。盡道陽春回律口,可能吹轉幽魂至。正愁添、如線引針铓,心頭刺。
杯棬在,空思嗜。楮幣設,空流淚。羨奉觴此日,伯仁兄弟。幸似阿奴都碌碌,生前死后長相侍。奈風飄、翣鐸挽歌催,行將逝。
飛詔從天下。道中朝、名流欲盡,君王思賈。時事祗今堪痛哭,未可徐徐俟駕。好著手、扶將宗社。多少法筵龍象眾,聽靈山、屬付些兒話。千百世,要傳寫。
子方行矣乘驄馬。又送他、江南太史,去游氈廈。老我伴身惟有影,倚遍風軒月榭。悵玉手、何時重把。君向柳邊花底問,看貞元、朝士誰存者。桃滿觀,幾開謝。
明星出地月墮城,白河斜掛西南楹。
丁冬細漏咽殘響,蘭釭短焰青熒熒。
隆準翁孫赤龍子,夜看真圖倦朝起。
身輕夢入蓬萊宮,弱海三千一杯水。
七曜回光照玉堂,倒持北斗傾天漿。
綠華舞落玉條脫,醒聞墜地聲鏘鏘。
半尺瓊簽報天曙,宮女起收仙掌露。
通侯更拜白茅人,歲星卻入中郎署。
再拜驚呼麥一盂,
老來才識菜糊涂。
海州學舍齋廚味,
柔滑香甘似此無。
垂垂紫楝,四月江心頻點燕。
亭館誰家,天棘抽條出屋斜。
輕舠不穩,移向伍塘風力緊。
晴日將西,黃犢江村水一犁。
風吹云雨霽,入門松檜香。何處有煩暑,心官自清涼。
聽君彈別鶴,別鶴怨離索。何以動乾坤,六月秋霜落。
縹緲朱樓浮絳煙,瀰漫碧酒汎金船。瓊花滿樹春長在,知是人間換幾年。
琳宮緩步獨移時,世事紛紛不復知。且看滿庭松上雨,碧瑤幢節覆青絲。
一枰棋散復持杯,卻繞長廊步懶回。且看滿庭松下月,斷金斜玉間蒼苔。
有木名櫻桃,得地早滋茂。
葉密獨承日,花繁偏受露。
迎風闇搖動,引鳥潛來去。
鳥啄子難成,風來枝莫住。
低軟易攀玩,佳人屢回顧。
色求桃李饒,心向松筠妒。
好是映墻花,本非當軒樹。
所以姓蕭人,曾為伐櫻賦。
季冬風日凄,于役溯燕闕。
舊疆遵五嶺,雄圖肇百越。
還顧天井隅,回互秦山別。
關門凝紫煙,隴梅欺芳雪。
翼翼曲江祠,羹墻訪遺哲。
豈伊宏詞選,風度自殊絕。
再陟承明廬,文武見彰設。
洋洋白羽揮,煌煌金鑒晢。
拜相啟江南,鑿嶺神功揭。
唐歷彌千祀,高名齊稷契。
茫茫撫鴻輿,地靈由人杰。
種得垂楊意亦消,臨風盡日短長條。黃絁入道何年事,流恨仙人碧玉簫。
并樹緋桃花較遲,昏黃春月正相宜。桃根桃葉開風始,商略清歌到竹枝。
舊栽百倍近南塘,攀折年深爾許長。寄與粉綿飛絮道,春寒猶著郁金堂。
冶葉倡條那復論,尋常坊巷半朱門。靈和殿角東風哨,只有顰眉最感恩。
少婦登舟去,風濤不可支;
眩眸逢蝄蜽,艷質嫁蛟螭。
盡室為遷客,招魂復望誰;
化成精衛鳥,填海有馀悲。
好在交蘆與秋雪,苦持息壤告巖阿。
人生適意當何似,中歲言愁未此過。
佳處茆庵三畝宅,夢馀粉本里湖波。
承平杭厲風流在,政許拿音伴笠蓑。
林下木奴漸熟,
樽前歡伯差濃。
萬事都來身外,
一毫不置胸中。
紅旗赤幟樹高城,弱冠將軍獨請纓。
寵賚有加天賜姓,徵收無處海屯兵。
都緣耿耿心長在,豈為區區發數莖。
忠孝由來難兩盡,郵書往返不勝情。
鋸屑霏談涉往今,濡毫灑紙掞詞林。
聽歌鹿野三章后,帳下龍門九曲深。
十口西疇貧索莫,一官南選晚侵尋。
早知大易無思慮,應悔生前未洗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