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同周將軍見吾游白巖
古木空山秋思哀,
相逢佳節此登臺。
孤城晴旭虛窗入,
萬壑寒云隔座來。
短發帽從風際落,
疏籬花及斝邊開。
殷勤小隊還遲暮,
咫尺天涯賦懶裁。
古木空山秋思哀,
相逢佳節此登臺。
孤城晴旭虛窗入,
萬壑寒云隔座來。
短發帽從風際落,
疏籬花及斝邊開。
殷勤小隊還遲暮,
咫尺天涯賦懶裁。
古老的樹木矗立在空寂的山間,秋意引發無盡的哀傷;恰逢重陽節,我們一同登上高臺相聚。晴朗的陽光透過空窗灑入孤城,萬千溝壑的寒云仿佛隔座飄來。秋風中,短發上的帽子飄落;稀疏的籬邊,菊花正綻放于酒杯旁。殷勤的隨行隊伍已到傍晚,雖近在咫尺卻如遠隔天涯,我懶得再寫賦抒懷。
九日:指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
周將軍見吾:周見吾,生平不詳,當為作者友人,時任將軍。
白巖:地名,具體位置待考,當為登臨之處。
虛窗:空寂的窗戶,或指通透無遮的窗。
斝(jiǎ):古代青銅制的酒器,圓口,三足。
小隊:指隨行的小隊伍。
咫尺天涯:距離雖近,卻如遠隔天邊,形容心有隔閡或感慨時光易逝。
賦懶裁:懶得創作辭賦,裁指構思、撰寫。
此詩當為作者于重陽節與友人周見吾將軍同游白巖時所作。重陽節自古有登高、賞菊、飲酒的習俗,詩中‘佳節登臺’‘花及斝邊’等句印證此背景。創作時或值秋日,作者面對空寂山景,觸景生情,結合與友人相聚的場景,抒發了對秋意、時光與人生的復雜感慨。
全詩以重陽節登白巖為線索,融合秋景描繪與人事感慨,既展現了秋日山景的蒼涼空闊,又通過‘相逢’‘小隊遲暮’等細節,傳遞出佳節相聚的溫暖與時光流逝的悵惘。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是一首情景交融的秋日登臨佳作。
吳蜀歸來興寄遐,天將清氣與貧家。雙雙蝶舞宜男草,個個蜂銜附子花。
為就羅浮卜,言尋木石鄰。野昏惟信杖,林動忽疑人。尉遇灞陵醉,門呼垤澤頻。曲肱如可托,風露亦容身。
虛心不欲比天高,立盡春寒翠色饒。道是清標真節士,因風何事亂彎腰。
孝養人誰及,清修少比倫。旋聞丹旐具,俄見軸車存。空嘆音塵遠,猶思燕席溫。安然向窀穸,感涕一銷魂。
颯颯秋風落葉深,轆轤寒甃帶哀音。李侯瘡癬君能療,老我柴門獨捧心。
夢中雙槳橫江渡。拍手呼鷗皆伴侶。東來免共蝮蛇游,昨夜猶驚玄鶴語。思歸引與閑居賦。讀爛依然無寫處。中年才解愛家山,無奈高樓風又雨。
無邊生意見荄滋,歲晚歸來喜可知。萬木正當搖落后,一花如在艷陽時。雪中不假轉湘術,月下須吟李白詩。若比玉杯真入用,疑盛春酒獻瑤池。
廬山江水之西流,今年涉我舟復舟。平生歲月向此盡,百里何必非并幽。伏波少游兩不可,玄發如客誰能留?南飛鳧鷗北鴻雁,我亦天地無幾求。空山歲晏催客別,與子擊筑歌四愁。陌頭雞鳴曙光發,池上古木寒蕭颼。人生百年各有愿,養牛種橘亦得齊封侯。
奕世詩書味,端知積慶長。于人不畦畛,為世作津梁。肯助魯修泮,能令齊發棠。陰功天所相,食報在諸郎。
百計經營夜負舟,倉皇誰趣渡瓜洲。若非紿虜成宵遁,哭死界河天地愁。
振鐸敷文教,遷階得武庠。講筵環胄子,官舍接宮墻。樹隱臺城古,江連石埭長。相期共臨眺,嘉候及重陽。
帝闕昔經始,匠作亦云備。淮甸擁那居,鐘岳奠宸位。虎踞八表從,翚飛百祀寄。宮水紅壁流,苑花綠階麗。結佩趨辰朝,鳴鐘候更次。車書既已同,齋居順星氣。儉德神禹同,卑宮符規制。輦路長松風,香隨秋月至。
杖藜巾褐稱閒情,客至從嗔不出迎。金磬泠泠水南寺,愿為閒客此間行。
吟得秋聲滿院涼,不知六月有驕陽。禪心已是空諸相,無奈瓶花故故香。
松柏儲棟梁,棗栗充豆籩。樗榆竟何益,歷歷蕃中園。葉大苦蒙翳,材枉空攣蜷。能令地脈耗,亦使陽和偏。呼童礪斤斧,爨燎供炊煙。去莠植嘉谷,斬茅秀蘭荃。栽培與傾覆,在理固宜然。不材世所棄,剪伐何足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