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韋曲牛頭寺看桃花 其二
寺前鞍馬若游龍,
山下夭桃為客容。
老衲不知春欲暮,
倚樓自打晚來鐘。
寺前鞍馬若游龍,
山下夭桃為客容。
老衲不知春欲暮,
倚樓自打晚來鐘。
寺廟前騎馬游玩的人絡繹不絕,像游動的龍一樣。山下嬌艷的桃花好像在為客人們展露嬌容。老和尚不知道春天即將過去,倚靠在樓上敲響了傍晚的鐘聲。
韋曲:地名。
夭桃:出自《詩經·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形容桃花茂盛艷麗。
老衲:年老的僧人。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較難確切考證,但從詩的內容推測,應是詩人在春天前往韋曲牛頭寺游玩時所作。當時可能正值桃花盛開的時節,寺前游人眾多,詩人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春日游寺賞桃的情景,突出特點是動靜結合、對比鮮明。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生動展現了當時的生活場景和詩人心境。
迎侍閩川去路長,才名官職過歐陽。翰林貴族誇東榻,史館清銜慶北堂。別酒正逢寒菊綻,歸舟應見早梅香。拾遺健羨吟詩送,莫笑蹉跎兩鬢霜。
遲遲送客過前溪,脫木風高日易低。寂寞歸來理殘菊,野禽啼在竹籬西。
碧水澄潭岸影斜,夢中曾系遠行槎。分明只欠深秋景,黃土墻頭匾豆花。
寶閣高臨不住天,霏微春色畫闌前。孤城欲墮寒峰雨,野水猶凝遠戍煙。上界香花開勝境,故園風物入新年。屠蘇剩作東林飲,又送離歌到酒邊。
荒廬寂寂掩松蘿,客有沖炎布帽過。遮莫羊城君到后,約量鮫渚淚誰多。征途一溢憐饘粥,受簡諸生避蓼莪。莫嘆廣文官亦罷,此星元自傍漁蓑。
江頭橫吹悲,北客休南去。聞道武昌門,愁人無別樹。
春來開門見新燕,故人春來亦相見。燕子不肯嫌貧家,破屋還勞故人眷。燒燈屋下照白胡,高談雄辨如壯夫。且言老境知己少,感慨滿懷人事殊。常當有酒開口笑,君來我往亦須要。愿從君言不敢違,肯作西飛伯勞東飛燕。
龍門岞崿倚天開,點額神魚幾度來?云起區中成五色,星從闕角見三臺。更無鐵限嗤山鬼,可有金鋪上石苔?李范黨同勛業異,御車千古意悠哉。
忠讒莫辨奈君何,報國無門埋恨多。社稷已頹寧觸目,駒鳧有別不隨波。悲酸茍活徒增恥,抑郁難伸付浩歌。留得高風光后世,千秋角黍祭江河。
秋再中時月倍明,倚闌東望不勝情。奉親堂上諸孫子,歌舞還應到幾更。
夜月香魂冷,春云別恨長。寧歌折楊柳,不學野鴛鴦。畫可歸屏障,祠堪配女郎。琵琶彈馬上,晚節謾悲涼。
荒冢無人捧土修,夕陽芳草替生愁。路傍知是誰家子,猶把花枝插滿頭。
長松落落遠塵寰,重閣陰陰奠碧山。盡日跏趺自怡悅,禪心已共白云閒。
一片相思木,聲含古塞秋。琵琶是誰制,長撥別離愁。
獨坐荒山暮,相親是酒杯。人從鄉里別,秋在客中來。倦鳥須臾去,幽花次第開。離心自多感,不為歲時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