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南平至閩
茶洋六月放舟還,水竹千重咫尺間。
龍抱石根翻急瀨,天憑溪力割青山。
人煙幾處聞新哭,柳色經年憶舊攀。
爭似澄江垂釣叟,一竿無語伴鷗閑。
茶洋六月放舟還,水竹千重咫尺間。
龍抱石根翻急瀨,天憑溪力割青山。
人煙幾處聞新哭,柳色經年憶舊攀。
爭似澄江垂釣叟,一竿無語伴鷗閑。
六月間我從茶洋乘船返回,那重重疊疊的水竹仿佛就在咫尺之間。巨石如蛟龍盤繞,湍急的水流在石根翻騰;上天憑借溪水的力量切割著青山。沿途幾處有人家傳來新喪的哭聲,看到柳色不禁回憶起過去折柳惜別的情景。真不如那澄江上垂釣的老翁,手持一竿釣線,默默無語地與鷗鳥相伴,悠然閑適。
茶洋:地名。
咫尺:形容距離近。
瀨:湍急的水流。
經年:經過一年或若干年。
爭似:怎似,不如。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知曉,但從詩中‘聞新哭’可推測當時社會可能存在一些動蕩或災患,導致有人離世。詩人乘船途中看到這些景象,觸景生情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在于借景抒情,通過描繪旅途所見的山水與人間景象,展現出社會的苦難和詩人內心的感慨。詩中對景色的描寫生動,情感表達真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風貌。
似將回首尚遷延,阿堵神情已盡傳。螺黛半彎描月瘦,翠翹一朵壓云偏。是誰偶欠添毫筆,累我空吟卻扇篇。料得畫師非惜墨,好花開到五分鮮。側立簾櫳不轉頭,看人只用眼波勾。舊傷如意應留跡,新抱云和故障羞。有愿欲窺全豹妙,無因盡露兩蛾修。畫中重睹徐妃態,惹得湘東惱未休。
兩縣中分界,孤舟逆上灘。綠陰巖下石,知是歙南山。
泠齋風雨夜,兄弟笑言溫。燈火萊衣戲,文書馬帳尊。更聲傳杳杳,檐溜落紛紛。茶果團欒坐,都無官舍喧。
昏鐘野寺到郭,晚飯人家出村。斜日山顛水曲,東風萬戶千門。星河渡口深夜,燈火城中上元。猶似去年今夕,不堪煙景銷魂。
山田青綠水田黃,看慣人家刈稻忙。烏雀也知禾黍熟,歡呼飛下野人場。
竟日忘言對此君,參差碧玉勢淩云。陰濃高蓋周遭立,聲動鈞天斷續聞。繞屋云深藏鳳跡,拂波風緩顯龜文。傲然一枕羲皇上,吹醒涼飆酒半醺。
筑室載直梁,國人以貞真。邪娛不揚目,狂行不動身。奸軌僻乎遠,理義協乎民。
我本望洋客,觀瀾得小圩。源頭云鎖斷,山下看何如。
瓶花供,佛手與頻婆。國色雖將心領略,清香更許手摩挲,佳境不能多。
浪說花王讓牡丹,扶桑初日涌金盤。嫣紅一捻嬌無力,可似貴妃醉憑闌。
束裝西嘯指長安,正是新春快活天。酒病詩愁應有夢,鳥啼花發正爭妍。君空冀北今行矣,我滯周南豈偶然。東閤他時訪遺逸,為言憔悴鶴溪邊。
督人池館好,門外即扶胥。盡日惟煙水,無人只老漁。蟹多霜降后,魚上水生初。風過河豚市,吹腥滿里閭。罷釣歸來處,榕邊系小舠。龍過云氣亂,魚上海聲高。水屋棲能穩,漁書著未勞。晨昏知水節,多物伴香醪。風俗河鲀重,秋來味更和。大罾漁父少,生釣野人多。白露家家酒,咸潮處處禾。扁舟乘蟹浪,向暮海門過。
交朋又得一相如,高掩虞郎行秘書。妙論析微驚我倒,諸生到眼可人無。一官幸此分鄰燭,五字渠能攬虎須。快讀清篇病如掃,北軒風竹對森疏。長日奔馳傳置如,久妨著論與抄書。逢人爭席有時有,疥壁留詩無處無。禦寇未辭躬楚制,論文常憶攬桓須。扁舟再有東游便,肯向朋從自作疏。
西風門巷掩深幽,一臥兼旬倦出游。江上行舟猶渺渺,窗前落葉更悠悠。新寒未慰相如病,舊雨仍增宋玉愁。明日陰晴知未卜,有無詩酒對中秋。
山氣秋更清,山花秋亦好。芳馨襲人衣,俯首拾瑤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