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山海關
王氣東來接柳條,長城西去盡臨洮。
云屯萬雉環山海,天設重關劃薊遼。
三輔風煙開莽蒼,兩京筦鑰鎖岧峣。
鯨波不動蒼煙碧,億載皇圖鞏圣朝。
王氣東來接柳條,長城西去盡臨洮。
云屯萬雉環山海,天設重關劃薊遼。
三輔風煙開莽蒼,兩京筦鑰鎖岧峣。
鯨波不動蒼煙碧,億載皇圖鞏圣朝。
帝王的祥瑞之氣從東方飄來,與輕柔的柳條相接;長城向西延伸,一直抵達臨洮。云霧聚集在萬雉高的城墻周圍,環繞著山海;天然設置的重重關隘,劃分開薊州與遼東。三輔地區的風煙在此展開,一片蒼茫;兩京的鎖鑰,被這高峻的關隘牢牢掌控。大海風平浪靜,青蒼的煙霧一片碧綠;帝王的基業億萬年穩固,永保圣朝昌盛。
王氣:帝王的祥瑞之氣,舊時認為是王朝興盛的征兆。
臨洮:古縣名,今甘肅岷縣,秦長城西端起點。
萬雉(zhì):指高大的城墻,古代計算城墻面積的單位,長三丈、高一丈為一雉。
薊遼:薊州(今河北薊縣)與遼東(今遼寧一帶),泛指華北與東北交界地區。
三輔:漢代指京兆、左馮翊、右扶風,均為京畿地區,此處代指京城周邊。
兩京:清代指北京與盛京(今沈陽),或泛指重要都城。
筦(guǎn)鑰:同“管鑰”,鑰匙,比喻關鍵、要地。
岧峣(tiáo yáo):高峻的樣子。
鯨波:指海浪,因鯨魚游動常起大波,故以“鯨波”代指。
皇圖:帝王的基業、版圖。
山海關為明清時期連接華北與東北的咽喉要地,素稱“天下第一關”。此詩或作于清代,詩人途經山海關時,見其地勢險要、屏障京畿,有感于王朝依托此關鞏固邊疆,故賦詩歌頌其軍事與政治意義。
全詩圍繞山海關的地理特征展開,既描繪其“天設重關”的自然險固,又強調其“兩京筦鑰”的戰略地位,最終落腳于“億載皇圖”的王朝穩固,是一首典型的詠關頌圣之作,體現了清代詩人對邊疆要地與國家統一的關注。
孤懷卓犖任斯文,筆振寒輝破俗氛。
詩健別從新境辟,道高猶許后生聞。
人居檻外清于水,女出門東亂似云。
莫恨空軒歸不去,夢中梅影自繽紛。
雁宿蘆叢冷,魚牽荇帶長。西風送我過橫塘。六幅銀帆飛破、石湖光。
山腳輕煙碧,波心夕照黃。行春橋上畫衣香。獨樹桃花八月、斷人腸。
東頭地與士番聯,
處處膏腴未墾阡。
日霽遙岑堪眺望,
千章材木翠連天。
一幅吳綾灑煙霧,蒼蒼峭壁雙松樹。
虬枝鐵干罥垂蘿,依稀秦帝東封路。
天門曉日披龍鱗,撐柱乾坤不老春。
引觴持獻徵君壽,奕葉長承雨露新。
吾家無擔石之儲,朝四暮三如有馀。
北岳官糧飽妻子,南朝僧寺寓圖書。
迎船春色情親我,坌馬京塵笑謝渠。
莫作江東步兵待,翻然端不為鱸魚。
往事渾如夢,浮生亦有涯。
不堪頻記憶,且自惜年華。
梁燕分明語,山桃次第花。
春光無限好,都付阿誰家。
喚醒歸舟是早秋,
水光云影兩悠悠。
西風不管梧桐怨,
一葉吹來一葉愁。
歲月隔人去,風塵可自如。偶然流淚處,翻著舊時書。
忽忽知何意,悠悠向此方。卻知新涕淚,還是舊衣裳。
下山履平陸,山轉寺門靜。
屋上石勢險,屋里人心正。
佛鐙常不滅,僧容不離病。
前山與后山,登樓江光映。
何必入深山,山深得真性。
相門三世貴,家法百年同。天子賜恩禮,史臣書祖風。
笳聲空苦霧,隴穴啟寒蓬。自古焉能免,于茲是始終。
伊水西頭月,青山北腳云。夜臺無復曉,陰嶺有時熏。
龍劍雙埋沒,庭蘭竟郁芬。不知門下客,誰刻道傍文。
歸宗拭卻眼睛,二祖安心斷臂。
云門拶折一足,玄沙?破腳指。
遮一夥隨摟搜漢,蚤知有遮般消息,免見血淋滿地。
陵園妾,顏色如花命如葉。命如葉薄將奈何,一奉寢宮年月多。
年月多,時光換,春愁秋思知何限。青絲發落叢鬢疏,紅玉膚銷系裙慢。
憶昔宮中被妒猜,因讒得罪配陵來。老母啼呼趁車別,中官監送鎖門回。
山宮一閉無開日,未死此身不令出。松門到曉月裴回,柏城盡日風蕭瑟。
松門柏城幽閉深,聞蟬聽燕感光陰。眼看菊蕊重陽淚,手把梨花寒食心。
把花掩淚無人見,綠蕪墻繞青苔院。四季徒支妝粉錢,三朝不識君王面。
遙想六宮奉至尊,宣徽雪夜浴堂春。雨露之恩不及者,猶聞不啻三千人。
三千人,我爾君恩何厚薄。愿令輪轉直陵園,三歲一來均苦樂。
秦淮幾度苦相尋,見后離情悵又深。千古文章多涕淚,兩人心跡在苔岑。我仍豹隱含神霧,君定鶯遷到上林。詠罷霓裳應轉憶,江鄉尚有爨馀琴。
太平何用劉蕡策,錯比劉蕡更惘然。久病本如疲乏馬,不耕況是下中田。重修破網魚終羨,再補荒天月定圓。寄語仲連休念我,梅花三徑近安眠。
結根嵓谷謝群芳,
多謝光風為發揚。
騷客毋煩賦紉佩,
省郎行矣趣含香。
江山如此,年華依舊,分明又度春宵。銀鴨吐香,蓮銅滴月,朱欄瘦拂長條。閑倚玉屏腰。見鬢云送懶,羅襪藏嬌。怕被花窺,一天風露近藍橋。
幽情慣是無聊。記青綾寵愛,紅砑豐標。隋苑鶯殘,吳宮葉冷,蒼茫昨日今朝。清夢轉迢迢。望碧天草色,煙雨凄遙。無計留春,淚絲偷印美人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