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西雜感詩 其二
看云靜放支公鶴,
臨水閑觀惠子魚。
窗下寂寥何所有,
竺乾經卷仲尼書。
看云靜放支公鶴,
臨水閑觀惠子魚。
窗下寂寥何所有,
竺乾經卷仲尼書。
靜靜地看著云朵,像支公一樣放飛仙鶴;悠閑地在水邊,如惠子般觀賞游魚。窗下一片寂寥,有些什么呢?只有佛經和儒家經典書籍。
支公鶴:支公即東晉高僧支遁,他喜愛養鶴。這里用“支公鶴”體現一種超脫自在的情懷。
惠子魚:惠子指惠施,莊子和惠施曾有“濠梁之辯”,討論能否知魚之樂。“惠子魚”代表對自然的觀察與思考。
竺乾經卷:竺乾是古印度的別稱,竺乾經卷指佛經。
仲尼書:仲尼即孔子,仲尼書指儒家經典。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的內容推測,詩人可能處于一個相對寧靜、遠離世俗紛擾的環境。當時社會或許存在不同思想文化的交融,詩人受到佛道和儒家思想的影響,通過詩歌表達自己的生活情趣和精神追求。
這首詩主旨是展現詩人閑適的生活和精神追求。其特點是用典自然,意境清幽。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太著名,但體現了古代文人對精神世界的重視和對不同文化的包容。
十載風霜,玉關紫塞都游遍。驛途方遠。夜雨留孤館。燈火青熒,莫把吳鉤看。歌聲軟。酒斟宜淺。三盞清愁散。
父讎不報活何為,樂府曾聞太白詞。人子不從天子赦,片言千載有馀師。
巖巖居庸關,左挾飛仙居。蒼茫四山合,石徑穿盤紆。人家稍相接,林木何森敷。觚棱生曉煙,玄風凌紫虛。念彼羽流集,豈與世俗俱。溪流轉云碾,馀潤分園蔬。鐘磬荅空谷,齋供薦芳腴。穹碑紀宗傳,道一教乃殊。素餐貴崇本,卒歲事耕鋤。漁父在何許?空有桃花株。坐慚秉文干,尸祿常曠迂。日暮陟層巔,丹霞成長裾。遙睇空中云,超然能卷舒。
正爾清寒與世殊,地靈不受柳詩愚。晝長何似醒幽夢,碧玉壺深貯雪腴。
辭爵浮云外,安民反手中。山林獨往意,袞繡太平功。布被終身儉,貂冠一命崇。他年兩行淚,碑下泣羊公。
吳門送客折楊柳,迢遞郵亭短復長。五月海云應未熱,孤舟江雨定微涼。春濃乳酒浮鸂鶒,夜冷牙床攬鹔鹴。歸到故園無限樂,小山招隱莫須忙。
練光浮,煙斂澄波渺。燕脂濕、靚妝初了。綠云傘上露滾滾,的皪真珠小。籠嬌媚、輕盈佇眺。無言不見仙娥,凝望蓬島。玉闕蔥蔥,鎮鎖佳麗春難老。銀潢急、星槎飛到。暫離金砌,為愛此、極目香紅繞。倚蘭棹。清歌縹緲。隔花初見,楚楚風流年少。
水晶宮里王真妃,宴罷瑤臺步月歸。行到赤城天未曉,冷霞飛上綠珠衣。
蕙死蘭枯菊亦摧,返魂香入嶺頭梅。數枝殘綠風吹盡,一點芳心雀啅開。野店初嘗竹葉酒,江云欲落豆秸灰。行當更向釵頭見,病起烏云正作堆。
錫帶神光雪,杯浮大士潮。孤蹤泛江海,瞠眼向云霄。說法惟揮麈,逢人或過橋。千峰何處住,一偈肯相招。
昨見城闉未死人,青蠅千萬已周身。憐渠父母初生日,憂暑憂寒幾許仁。
紅袖炙瑤笙,夜醉平原館。拂曙共鳴珂,天街雪花滿。
滔天挾驚飆,傾城減風采。朱襦褪輕紅,濺浪越滄海。勃然聞異香,知子性不改。相哀久摧郁,差喜平生在。何人識此味,肝膽付真宰。盛時雖已左,孤抱猶能待。老天方病暑,進食去若浼。豈辭為一嘗,渴吻終無悔。
出郭行五里,落日眾山赤。中環翠凝巒,秀色起千尺。風流杜牧守,壯語鐫妙畫。我來嚴冬初,俯仰一今昔。人煙久變故,鬼怪據幽僻。披叢得小徑,往來遭折屐。亂石排犬牙,荒洞泯龍跡。空馀巖前碑,雨日自淋炙。黃花既非時,何以供太白。但須歷層巔,一笑天地窄。
千羊濈濈擁初平,不抵封人反哺羹。自說老來行欲倦,忽聞親在座皆驚。白云飛動能無思,寒雀啁啾故有聲。回首送君雙淚落,松楸霜露正關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