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鸞公自蜀歸
禁院對生臺,尋師到綠槐。
寺高猿看講,鐘動鳥知齋。
掃石月盈帚,濾泉花滿篩。
歸來逢圣節,吟步上堯階。
禁院對生臺,尋師到綠槐。
寺高猿看講,鐘動鳥知齋。
掃石月盈帚,濾泉花滿篩。
歸來逢圣節,吟步上堯階。
在宮廷庭院對著講經臺,為尋師來到綠槐之處。寺廟地勢高,猿猴觀看講經,鐘聲響起鳥兒便知齋飯時間。清掃石頭月光滿了掃帚,過濾泉水花瓣落滿篩子。歸來時正逢圣節,吟詩漫步走上朝堂臺階。
禁院:宮廷中的院子。生臺:講經臺。
綠槐:指代有槐樹的地方,可能是寺廟周邊環境。
齋:指寺廟的齋飯。
圣節:皇帝的誕辰等節日。
堯階:指代朝堂,堯是古代賢君,這里借指朝廷。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可能當時社會處于相對穩定的時期,佛教在社會有一定影響力。詩人可能與鸞公相識,鸞公從蜀地歸來,恰逢圣節,詩人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鸞公歸來的欣喜。其突出特點是營造出清幽的寺廟意境,展現出詩人對修行生活的喜愛。在文學上體現了當時詩歌對宗教生活和宮廷文化的反映。
鐵甕隱隱,怒濤滾滾。
簸宋掀梁,淘吳洗晉。
誰泛水調清謳。是鄰舟。
望中一抹斜陽恨。
可憐消盡、六代金粉。
老夫還記舊揚州。
紅袖悠悠。滿江樓。
黃湓賈客百金裝,
湓口長年醉索郎;
聞說江干烽火急,
停橈一曲「古襄陽。」
于時泛長策,眷懷在山水。自與纓紱違,幽奇恣探采。
昔陟羅浮東,句曲溯仙胏。茲復西入樵,林巒洵云美。
息徒野老家,數椽萬山里。日落列峰高,天寒歸鳥駛。
看云揚妙詞,聽泉滌塵耳。同行暢歡蹤,獨往味深旨。
頓覺寡云為,中懷澹于洗。寄語市朝人,巖穴足高趾。
風雨瀟瀟小滿天,
四山蓑笠事新田。
個中會得艱難意,
細和豳風七月篇。
瓶粟欲罄敗絮少,
三咽玉池吾養玄。
是中止可浣便腹,
世運密移空推遷。
浣紗舊曲何人笛,一一隨風到客舟。
公歸七百載,又值丙申冬。初以放翁號,能談蜀郡蹤。
枝官拚棄擲,祠祿愧優容。尚友心期古,何須唱懊儂。
立國推和議,輸金息戰烽。古今嗟一轍,涕淚灑無從。
黃菊花猶盛,黃藤酒尚濃。瓣香祠下拜,遺像草堂逢。
水云煙月市橋西,
菱角荷錢已滿溪。
讀罷黃庭三百首,
人家茅屋午時雞。
天關卻暑金為狄,
帝坐禳氛斗轉樞。
不似人間傳節物,
歲時長作辟兵符。
本無一字堯夫易,八十一篇揚子玄。今古是非那復辨,仲尼尤不廢韋編。
文書難寫伏羲書,字外成篇始見渠。賜也能分可不可,一瓢居士只如愚。
過時不易始為難,執處那知是變遷。度盡千山無鳥跡,不勞傳語報平安。
手在何憂弓力強,巧窮那得必穿楊。太和有味人人飲,誰識醒時是醉鄉。
仲由行行終身誦,師也堂堂帶上書。五柳卻能知此意,無弦琴上賦歸與。
只說為山不說休,山成日夜水橫流。惜哉覆簣成迷復,只欠當初一掉頭。
攜手紅闌六曲陰。
略無言語只沈吟。
此情不為別來深。
小小悲歡都在意,
輕輕寒暖也關心。
記從相見到而今。
偶逢家慶備監司,斗粟分酬恨已遲。
只道此生同有日,不知而數是終時。
食難下咽憑鳩杖,淚不收痕點廌衣。
何處凄涼堪不得,薛家樓外斷鴻飛。
青青隴上麥,離離江邊樹。此地曾別郎,細雨濕歸路。
郎亦從此去,儂亦從此辭。感彼路傍人,道儂相送時。
不忍與郎別,又不隨郎去。只是牽郎衣,躊躇復不語。
斫枝斫連理,折花折并頭。今日非昨日,儂身那自由。
一花持伴儂,一花持贈郎。不比花顏色,但比花參商。
儂如車腳泥,棄置亦不安。郎如失林翼,孤棲亦不歡。
儂自目送郎,請郎莫回顧。恐郎為儂辛,淚亦為郎茹。
譬如不相識,相會自有期。但愿加餐飯,不愿長相思。
葉暗乳鴉啼,風定老紅猶落。蝴蝶不隨春去,入薰風池閣。
休歌金縷勸金卮,酒病煞如昨。簾卷日長人靜,任楊花飄泊。
丹杏一番收美實,綠荷無數放新花。
西湖雨后清心目,坐到城頭泊暝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