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東村茅舍
雖設柴門晝亦關,衡茅低架兩三間。
平分窗外千竿行,高臥林南一枕山。
釀酒每逢秋色暮,鈔書常愛紙痕斑。
蓬蒿原是吾家物,仲蔚年來久不刪。
雖設柴門晝亦關,衡茅低架兩三間。
平分窗外千竿行,高臥林南一枕山。
釀酒每逢秋色暮,鈔書常愛紙痕斑。
蓬蒿原是吾家物,仲蔚年來久不刪。
雖然設置了柴門,白天也關著,兩三間簡陋的茅屋低矮地搭建著。窗外千竿竹子均勻分布,我高臥在林南,枕著青山入眠。每到秋末就釀酒,抄書時常常喜愛紙張上的斑痕。蓬蒿原本就是我家之物,像張仲蔚那樣,這些年我也一直沒去修剪。
柴門:用柴木做的門,言其簡陋。
衡茅:橫木為門的茅屋,指簡陋的房屋。
千竿竹:形容竹子很多。
鈔書:抄寫書籍。
仲蔚:指張仲蔚,古代隱士,居貧不仕,所居蓬蒿沒人。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但從詩中可看出詩人處于隱居生活狀態,可能是在厭倦了塵世紛擾后,選擇在鄉村過著寧靜、閑適的日子時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對鄉村隱居生活的熱愛。其突出特點是描繪鄉村生活細致入微,語言質樸。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有廣泛影響力,但體現了古代文人對隱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身老難拘束,間過祇樹林。鹿當春草臥,猿抱夕陽吟。云氣生禪榻,松風遏梵音。一僧才坐定,門外落花深。
夜聞巴叟臥荒村,來打三更月下門。往事過年如昨日,此身未死得重論。老非懷土情相得,病不開堂道益尊。惟有孤棲舊時鶴,舉頭見客似長言。
杖藜花下步,聽匝匼,水中聲。正溽暑初收,新涼乍到,流火三庚。憑闌一泓洗眼,見朱魚、唯唯出茭菱。大有濠梁意興,點頭莊叟持平。研脂涂抹爛銀。瑩十二,墨痕黥。憶繭紙、朝陽飛潛變化,小試鯤鵬。衣被已無宏愿,但風流、文采耀人睛。艷羨臨淵徙倚,不同魴婢思烹。
寶閣莊嚴金玄耀,風鈴震響玉丁東。甍飛杰出青霄上,道典珍藏在此中。
楚國樓臺凌九霄,軟風行復弄柔條。當年弦管今何處,飛雪滿空如舞腰。
風流公子正髫年,腰帶千文萬歷錢。浪買梨花三百朵,一時光照鼓樓前。
落月照冰湖,曉氣何太爽。兩岸雪煙昏,鳧鷗出深港。
春晴野煙生綠塘,春游綵女鉛華光。碧云日暮去何處,紅荇白蘋他自香。
凝霜截曉小春寒,爭道鞭靴行路難。客有儒官敲竹戶,老夫猶得漢儀看。
馮唐頭白尚為郎,覺爾旌麾去有光。共羨驊騮今展足,誰憐鴻雁各分行。西湖春近梅先白,上國秋初葉已黃。惆悵彭城離別地,幾時風雨復連床。
仙郎邂逅鳳凰城,不奈悲秋客子行。下榻一宵期盡醉,隔江三載愧知名。當尊意氣還他日,把劍風塵任此生。旅鬢于今空浩嘆,詞人自古更多情。黃金臺迥山云度,白玉堂高海月明。世事年來愁轉劇,同懷祇有漢張衡。
朝朝攬翠一憑闌,田里從教懶不冠。夢破喜聞秋雨霽,神清疑對雪峰寒。霓裳琴曲傳三疊,石鼎車聲出九盤。南北驅馳亦何事,西風塵土沒征鞍。
團欒話里禪龕住。靈昭女對老龐父。利名心不掛絲毫,更肯沾風粘雨。嘆黃金散盡還家,逝水看流年去。只尋常賣簟籬休,這眷屬今無討處。
會稽鐵史謫仙才,共宴湖亭菊正開。遠水接天飛白雁,好山倒影落金杯。已同謝朓題詩畢,不見王弘送酒來。猶憶去年沈醉后,鐵龍吹上越王臺。
瓊花十里小樓紅,醉吞牛斗眠長虹。十年四海分萍蓬,一笑邂逅滕王洪。床頭回首黃金空,但覺耿耿盤心胸。問蟾何不歸蟾宮,自有老月留身中。誰受一粒金丹紅,學得紙上畫墨龍。白晝呼吸風云從,頃刻霧暗天濛濛。妙處巧奪造化工,不復知有陳所翁。君不見金陵壁上不點瞳,點瞳霹靂驚江東。我欲煩君具毫楮,畫一小龍回顧母。普令天下生孝心,不向江湖長驗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