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一百六十九首 其十四
舊歲昨宵去,新年今日來。
燈籠與露柱,不覺笑咍咍。
達磨面壁,云門念七。
舊歲昨宵去,新年今日來。
燈籠與露柱,不覺笑咍咍。
達磨面壁,云門念七。
舊的一年在昨夜悄然離去,新的一年于今日翩然到來。燈籠與寺院的柱子,也不自覺地歡笑起來。達摩曾面壁靜修,云門宗則有‘念七’的禪機(或日常修行)。
露柱:寺院中的柱子,禪宗常用作日常物象喻指佛法。
咍咍(hāi hāi):歡笑的樣子。
達磨面壁:指禪宗初祖達摩在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傳法授徒的典故。
云門念七:云門宗為禪宗五家之一,‘念七’或為宗門機鋒用語,代指日常修行或禪法體悟。
此為宋代禪宗偈頌,作者或為禪僧。創(chuàng)作于歲時交替之際,禪僧以日常景象(新舊年更替、寺院器物)為契入點,結合禪宗典故,傳遞‘平常心是道’的理念,強調佛法即在當下生活中。
本偈通過新舊歲交替的平凡場景,借燈籠、露柱等寺院物象的擬人化描寫,結合達摩、云門的禪宗典故,闡釋‘觸目是道’的禪理,語言質樸而禪趣盎然,體現(xiàn)禪宗‘于日常生活中悟佛法’的核心思想。
檢點交房有宿儲,楮先生輩亦中書。小王辭客元無用,大阮才高正要渠。揮灑雅宜供五鳳,緘題更可寄雙魚。春來觸物皆詩料,從此賡酬莫見疏。
艷絕百花慚,花中合面南。賦詩情莫倦,中酒病先甘。國色渾無對,天香亦不堪。遮須施錦障,戴好上瑤簪。苞拆深擎露,枝拖翠出藍。半傾留粉蝶,微亞摘宜男。鄰妓臨妝妒,胡蜂得蕊貪。忽翻晴吹動,濃睡晚煙含。話別年經一,相逢月又三。遣吾挦白發(fā),為爾換新衫。池館邀賓看,衙庭放吏參。仙娥喧道院,魔女逼禪庵。亂折窠難惜,分題韻更探。歌歡殊未厭,零落痛曾諳。谷雨供湯沐,黃鸝助笑談。顏生如見此,未免也醺酣。
曾向西湖載酒歸,香風十里弄晴暉。芳菲今日凋零盡,卻送秋聲到客衣。
白馬西隨漢使回,招提對聳古燕臺。摩空日月金輪轉,分界河山寶樹開。法雁影從天外合,燭龍光并夜深來。紺牙青發(fā)同歸化,朱網丹楹總劫灰。
奚官浴馬試與騎,一匹受鞍一匹嘶。房星之精四飛去,昭陵風雨夜凄凄。
濯纓與濯足,應欲任其真。沐芳及浴蘭,應務潔其身。難洗耳中事,易洗心上塵。世閒原有耳,常是洗心人。
百二山河象祖力,六雄仰關不敢敵。金人十二高崢嶸,天下甲兵從此息。天子曉御咸陽宮,樓閣高低復道通。十石之鐘萬石虡,遙聞天樂在虛空。宮車隱隱春雷起,渭川曉漲胭脂水。六宮粉黛謾如云,不救明年祖龍死。榮華奄忽何可論,千門萬戶無復存。遺墟久被民家占,四望空余瓜蔓根。行人為問瓜田老,地上揮鋤休草草。荊軻昔日猛如狼,曾來此地見秦王。百夫之勇猶披靡,汝今搪突何敢爾。
一枝春色,送早梅芳信。步月西湖暗香噴。恰鶴沖天去,蝶戀花來,消息透、多麗小桃紅襯。東風齊著力,儂意難忘,上最高樓也無悶。疏影滿庭霜,十二時中,清平樂、兩同心印。縱鵲踏花翻臨江仙,唱點絳唇詞,訴衷情近。
卓哉劉拾遺,上書諫其君。逆鱗固難批,忠憤須具陳。書成君不聽,從此終沉淪。至今潼川境,有冢瘞其文。寒煙被宿草,西風送浮云。吁嗟身后名,過者為酸辛。
冬令偷春多得暖,灞橋無思可吟詩。江梅一樹都開遍,不問南枝與北枝。
閒扶藜杖立沙頭,水落空江露遠洲。紅日轉山將市散,幾多漁艇漾寒流。
南極天高動使槎,五云縹緲上公家。趨庭儻問垂髫侶,避世如今鬢已華。
洛陽車馬走塵埃,一歲顛狂自探梅。還識此花風味否,年年秋后兩番開。
屈盤恣縱走龍蛟,玉骨斜飛鐵戟梢。不學俗花嬌媚態(tài),燕支揉碎向空拋。
絕域經游少,重關啟閉嚴。官租兼菽粟,民業(yè)盡魚鹽。海氣朝成市,潮聲夜入簾。狼山渺何許,空翠遠浮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