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武夷 其一
書林追慕紫陽翁,
出入嘗沾教雨中。
緬仰高山難企及,
大開茅塞徑能通。
書林追慕紫陽翁,
出入嘗沾教雨中。
緬仰高山難企及,
大開茅塞徑能通。
在書林之中追慕著朱熹先生,出入時常能感受到他教誨的滋潤。對他高尚品德和學問的敬仰,覺得難以企及,但他的教導卻讓我茅塞頓開,找到了通達之路。
書林:指書籍匯聚之地,這里可能是學者聚集、讀書學習的地方。
紫陽翁:指朱熹,朱熹別號紫陽。
教雨:比喻老師的教誨如雨露滋潤萬物。
緬仰:即緬懷、敬仰。
高山:比喻朱熹高尚的品德和高深的學問。
茅塞:指思路閉塞或不懂事。
朱熹是南宋時期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其學術思想影響深遠。詩人可能生活在尊崇朱熹學術的時代,在書林學習過程中深受朱熹思想的熏陶,對朱熹充滿敬仰,從而創作此詩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感悟。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朱熹的敬仰與追慕,突出朱熹思想對詩人的啟發。其特點是情感真摯,以質樸語言表達深刻情感。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有限,但反映了當時社會對朱熹學術的推崇。
寺門開處萬山攢,
翠柏蒼松任意看。
海是眾生登岸筏,
蓮為大士濟人丹。
禪機開示石能悟,
道力宏深音可觀。
我欲塵緣都擺脫,
到茲名剎坐蒲團。
年光晼晚客情多,
白首尊前發浩歌。
天上歲星知曼倩,
人閑居士問維摩。
久期汗漫游溟渤,
乍喜飛騰謝罻羅。
疲馬蕭條灞陵路,
任他醉尉夜相訶。
盡堪晚起無人處,
苦迫衰年少睡時。
晴散雪花看漸密,
夏生春草意猶遲。
殘編熟盡還相對,
蠻語通多總入詩。
萬里淹留問心跡,
夢回地下老親知。
枕鴛釵鳳。清夜和愁共。窗外月斜寒忒重。瘦盡梨花無夢。
東風燕子朱門。年年燈影黃昏。閑卻半床金線,羅衣獨自溫存。
屏山翠遠,鏡檻紅深,好在一旬無雨。結伴攜筇,愛煞踏青柔路。正花底、夢蝶飛來,又溪上、盟鷗招去。隔垂楊、水曲橋橫,晴絲引入斷魂處。
畫樓誰弄鳳竹,礙閒云一朵,欲飛還住。幾樹斜陽,啼過亂鶯無數。最難禁、片霎歡游,重喚起、那回愁緒。待重尋、含笑桃門,冷煙迷斷浦。
往事記山陰,風雪鏡湖殘臘。燕尾香緘小字,十三行封答。
中央四角百回看,三歲袖中納。一自凌波去后,悵神光難舍。
十年無夢到湘江,驚見圖中玉一雙。好似黃陵洲畔過,淡煙疏雨倚蓬窗。
淇澳猗猗玉萬竿,和煙和雨翠成團。城中真是無閑土,兩個猶從畫里看。
石壁倒飛泉
千尋白練續
銀河落九天
終古山流玉
春光冉冉,春日遲遲。
春風包裹,上下四維。
黃鶯聲在柳陰西,此意明明說向誰。
當年月以秋中過,今歲涼因閏故遲。渴想話言思亟見,暑侵鞍馬敢云疲。曾聞遺俗有存者,豈若吾身親見之。少不如人今老矣,朝聞夕死庶幾為。
常州何乃又衡州,或謂茲行乃勝游。鐘鼓相聞尋岳寺,茝蘭無數踏湘流。是中夫豈先生樂,此段聊供幽子求。岳麓相望唯石鼓,要令吾輩務藏修。
一樹衰殘委泥土,
雙枝榮耀植天庭。
定知玄象今春后,
柳宿光中添兩星。
羨煞高僧自在身
潮音日夜演頻頻
能離苦海終成果
得住名山也是因
五蘊皆空真妙諦
六根不凈即凡人
今朝到此莊嚴剎
要向空王細問津
靈液流芳甸,溫濤注苑墻。
澤因儀鳳麗,源為濯龍長。
地脈煙霄上,天河日月旁。
甘分九華露,潤浥五云漿。
仙鼎偏能沸,丹砂本自香。
從官瞻豹尾,遺俗問漁陽。
上善尊川后,涵虛讓谷王。
醴泉逾建武,神水邁咸康。
黃屋山當牖,蒼池石作床。
碧蓮開藻井,翠荇接芝房。
圣母時來幸,怡顏樂未央。
蠲疴功莫尚,駐老孝彌彰。
調劑中和氣,渟涵紺潔光。
四時常補益,一節閱炎涼。
本不容瑕垢,何妨示激揚。
濯磨思自效,精白奉吾皇。
蕭颯秋聲幾度來,
更堪鳴雨過殘雷。
天空青鳥西飛去,
露冷瑤臺曉夢回。
潦倒歲時思舊侶,
風流詞賦屬多才。
等閒往事休回首,
俯仰人間有劫灰。
漢廷流涕治安書,
謠諑申申幾詈余。
四海交游官謫后,
三更燈火雁來初。
春星惜別惟彈劍,
他日相逢肯下車。
矯首南云無羽翼,
晨風托寄一躊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