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松隱看雨
細細南薰氣已深,
午來庭戶作煩襟。
雨云不向西山出,
只在青天忽變陰。
細細南薰氣已深,
午來庭戶作煩襟。
雨云不向西山出,
只在青天忽變陰。
初夏的南風細細吹拂,氣息已漸濃郁;正午時分,庭院中悶熱得令人心躁。雨云并未從西山飄來,卻在朗朗晴空中突然籠罩陰云。
南薰:指夏天的南風,古有《南風歌》“南風之薰兮”句,代指夏日和風。
煩襟:煩躁的心情,“襟”本指衣襟,此處代指內心。
庭戶:庭院與門戶,泛指庭院中的環境。
西山:詩中泛指西邊的山,常為雨云滋生的方向,此處與后文“青天”對比。
推測詩作于初夏時節,詩人于松隱之地閑居時,留意到午后天氣由晴轉陰的微妙變化,因景生情而作,記錄日常觀察與即時感受。
詩以“看雨”為線索,描繪初夏午后天氣驟變的小景,通過細膩觀察與簡潔語言,展現自然之趣與生活細節,風格清新明快,體現詩人對日常景物的敏銳感知。
回廊月下短歌行,
惟有知音解有情。
一曲紅窗聲里怨,
如今分作兩愁城。
走馬看花憶鳳城,如煙如夢不分明。
回頭十二年前事,殘照西山戰氣橫。
八桂林邊多好山,一麾遙羨數躋攀。
何時攜屐訪君去,老我猶能腰腳頑。
怕向宣南說舊游,烽煙滿目客登樓。
歐陽門下吾尤愧,但有文章放出頭。
故事驂鸞推石湖,清詩美政今何如?
東江西江日夜長,雙鯉休忘常寄書。
丹崖翠壑一重重,
香火因緣古寺鐘。
若有金龍隨玉簡,
武夷溪上幔亭峰。
轆轆京滬道上輪,
每因山水悔風塵。
此生已被儒冠誤,
莫把儒冠誤后人。
空谷望停云,
慨想人如玉。
春草似離情,
朝朝上階綠。
祈壇瑞氣碧氤氳,
合殿松杉絢彩云。
繚繞霓旌回北斗,
悠揚仙樂度南薰。
龍飛玉帛群靈會,
雁列衣冠萬國分。
愧比揚雄侍清蹕,
擬將詞賦獻明君。
十二街頭雪正寒,春明門內有冰山。茆檐且拾殘編讀,笑殺騎驢客未還。
生計蕭條一束薪,擔頭書卷久忘貧。卻憐晝錦還鄉日,道上清除有故人。
傅巖山下作胥靡,板筑躬操世未知。忽肖畫圖天上夢,看施霖雨濟瘡痍。
當年自粥五羊皮,飯得牛肥辱不辭。卻笑有官居鼎鼐,都忘臨別為烹雌。
當代論才子,明公獨妙年。相隨萬里日,把酒意茫然。水靜樓陰直,江鳴夜雨懸。平生飛動意,無計斸龍泉。
古寺僧牢落,登臨意惘然。江流天地外,晚景臥鐘邊。宮闕通群帝,虛空不離禪。上方重閣晚,自有一山川。
水闊蒼梧野,秋風已颯然。浮云連海岱,樓閣倚山巔。把酒從衣濕,頻游任履穿。乾坤萬里眼,恣意向江天。
床上書連屋,籬邊水向城。秋窗猶曙色,虛閣自松聲。起晚堪從事,幽居不用名。遠山回白首,長嘯一含情。
行色秋將晚,青山空復情。吏人橋外少,舟楫浪前輕。落雁浮寒渚,郵簽報水程。往還二十載,深覺負平生。
掃床強伏枕,
蝶夢竟難尋。
蕭瑟三更雨,
凄涼一夜心。
壁寒燈影淡,
院濕柝聲沈。
倍助家鄉思,
幽蛩故故吟。
共羨山公古道稀,
黃金解盡出重圍。
豐城劍合珠還浦,
故國文姬此日歸。
慵整花冠怯下床
腰圍瘦削困幽房
早知命薄絲難續
轉悔情多藥備嘗
芳草天涯人去久
落花時節燕歸忙
劇憐憔悴容光減
翻道儂原不為郎
萬木垂垂欲改柯,
根萌焦渴奈春何。
晚來礎汗南風壯,
會有溪云載雨過。
苦雨聲中春已去。春去無尋處。雨慣阻人歸,問雨如何難阻、春歸路。
惜別惜春愁莫訴。并作新詞句。不識到明年,相送春時可是、人如故。
病起空庭秋色新,翛然一榻凈無塵。欲知不二門中語,應有朝來問疾人。
病來渾似墮尼連,病去俄成自在天。為語報身俱是幻,不知真境在誰邊。
勞師指示安心法,欲覓心安總未能。夜半披衣時自起,一庭殘月浸觚棱。
六龍尚未西巡日,海外曾開萬壽宮。圣主回鑾臣聽鼓,一官千里入閩中。
頗聞新政議裁官,何事卑棲令尉間?畢竟才人裁不得,要將詩界拓閩山。
有人圖寫閩山去,著色爭誇勢力圈。淚灑君家故王墓,蕭蕭松柏鎖寒煙。
馬江雖敗船政在,戰后依然用法人。二十年來海權盡,浪拋財力鑄官輪。
鼓山東望龍渡處,海雨曾飄開國旗。從古英雄論成敗,不堪重話共和時。
海山莽莽送君行,海水茫茫無限情。未敢寶刀輕脫贈,恐教添作不平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