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 其十一
唯則可定國,婦愿亦何極。
一子為天王,一子分桐葉。
寵宴隆私恩,誤信千秋約。
牧犢不顧車,盍旦翻日月。
福薄不知載,隕身竟何益。
唯則可定國,婦愿亦何極。
一子為天王,一子分桐葉。
寵宴隆私恩,誤信千秋約。
牧犢不顧車,盍旦翻日月。
福薄不知載,隕身竟何益。
只有法則能安定國家,婦人的欲望哪有盡頭?一個兒子成為帝王,一個兒子得桐葉分封。在寵愛的宴會上大施私恩,錯誤地相信了永恒的約定。放牧牛犢者不顧大車傾覆,盍旦鳥竟想翻轉日月。福分淺薄卻不自知承受,最終喪身又有何益處?
則:法則,制度。
婦愿:指后妃或婦人的私欲。
天王:周天子,代指帝王。
分桐葉:典出《史記·晉世家》,周成王以桐葉為珪戲封弟叔虞,后成晉國,此處指因私恩分封。
寵宴:受帝王寵信的宴飲。
千秋約:長久的承諾,此處指不可靠的約定。
牧犢:放牧牛犢,比喻目光短淺之人。
盍旦:傳說中不祥之鳥,又名寒號鳥,《禮記》載其“夜鳴達旦”,此處喻指顛覆常理的行為。
福薄:福分淺薄,難以承受恩寵。
隕身:喪失生命。
此詩為作者讀史時所作,針對歷史中因后妃私欲、帝王私恩破壞法則,導致政權動蕩的現象,結合具體史事(如周成王剪桐封弟等),反思治國需以法則為本的重要性。
全詩以“法則定國”為核心,通過歷史案例批判因私寵誤國、短視妄為的行為,指出福薄不自知終致隕身的悲劇,強調制度與理性對國家穩定的關鍵作用,具有深刻的歷史鑒戒意義。
一犁沉跡野云邊,百畝蕭然桑柘煙。慊意杏花春雨后,浩歌金石晚風前。飯抄云子終年厭,酒盡霞觴對月眠。鼓腹豈云非帝力,明良應慰老林泉。
紅撥一聲飄,輕毬墜越綃。帶翻金孔雀,香滿繡蜂腰。少少拋分數,花枝正索饒。金蹙花毬小,真珠繡帶垂。幾回沖蠟燭,千度入春懷。上客終須醉,觥杯自亂排。
老樹陰森護廟門,尚疑生氣塞乾坤。衣冠死愧千言策,俎豆公宜百世尊。晏歲牛羊山下冢,東風桑梓道旁村。匡時不盡平生恨,白日悠悠逝水奔。
先生重劍如自重,藏之深山不輕用。寶匣夜開紫電飛,滄波曉淬龍光動。干將湛盧不易求,英雄今古良悠悠。鴻門舞散玉斗碎,吳宮鼓絕蛾眉愁。銅花玉暈文章露,野人愿致華陰土。佩之自可無邪心,袁公奇術何足數。先生揮毫山館中,光芒似欲爭詞鋒。白照晴空鋪雪練,碧含秋水生芙蓉。邀我一見神悽惻,坐嘆毛錐老無策。何當借我小試之,目前且斷讒夫舌。
臘銷三五。月向雪山云外吐。煙水黃昏。梅柳依稀笛斷魂。今宵豫賞。便作香塵隨步想。莫待元宵。燈火零星雨寂寥。
病起無聊帶減圍,看花驚有未開枝。主家十二樓中見,爛熳春風祇自知。
玉川和靖總清標,煮茗吟梅共寂寥。時世不同人物似,正如雪里見芭蕉。
水漲寒溝柳又陰,小窗風度一聲禽。若將離緒縈春事,片片飛花是客心。
夏半葵榴亦頓空,臨池還未見芙蓉。花神也念翁岑寂,數本山丹著意紅。
紅花飛。白花飛。郎與春風同別離。春歸郎不歸。雨霏霏,雪霏霏。又是黃昏獨掩扉。孤燈隔翠帷。
馬纓別我初生萼。今我歸來花已落。剩馀綠葉耐秋涼,無復紅絲悲命薄。而今悔殺當時錯,理盡回腸難忘卻。恰如花并不曾開,越發教人生寂寞。
千圣相傳只此心,夫君何事外頭尋。雷風露雨無非教,休向沙頭只漫吟。
雙腳曾為萬里行,斷厓依舊水深清。塵泥蕩滌須教盡,莫惹征夫又濯纓。
花奇樹異,翠蘚徵興替。幾許繁華皆夢里,依約仙人府第。百年風物流萍,空嗟桑海頻更。酒外驚回春晚,匆匆過了清明。
放棹三江口,辭家五嶺東。殘年千里別,何日一尊同。出處心須小,文章氣尚雄。白頭慈母在,行色莫匆匆。猶憶兒童日,攤書爾獨能。翻憐雙白鬢,空負一青燈。對酒他鄉客,將詩何處僧。別離今老大,風雨暗溪藤。汝壯身須遠,吾衰意轉迷。一門半生死,諸侄又東西。孺子亭前坐,滕王閣上題。大江波浩蕩,廬阜與天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