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一百二十三首 其二十五
說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尺。
行得一尺,不如離卻一寸。
山高分水深,青天分白日。
說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尺。
行得一尺,不如離卻一寸。
山高分水深,青天分白日。
說得再多,不如實際行動一點;有了行動,不如再放下一點執(zhí)著。就像山高了能顯出水的深邃,青天能與白日相區(qū)分。
偈(jì)頌:佛經中的唱詞,也泛指佛家的詩歌。
說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尺:強調行動比言語更重要。
離卻:放下、舍棄。
此偈頌出自佛家,創(chuàng)作時間和具體背景較難確切考證。在佛教修行中,常強調要將理論付諸實踐,減少執(zhí)著。這首偈頌可能是為了勸誡修行者不要只停留在口頭上的佛法談論,而要切實修行,放下貪嗔癡等執(zhí)著。
這首偈頌主旨是強調行動和放下的重要性。它以簡單的對比和自然景象作比,深入淺出地傳達了佛家的修行理念,在佛教文學中具有一定代表性,對后世修行者有啟發(fā)作用。
野廟荒蕪倒掩扉,寂寥香火客來稀。年年歸燕相看覷,空滴春泥損畫衣。
流出青天月此方,一泓滾滾一春陽。人傳蘇子門冬酒,天作江門附子湯。投足豈能忘浣濯,置身端未判玄黃。也知地勝因人勝,井渫何論到寺荒。
雩歌君懶和,佳雨亦徐來。太守亭邊喜,杜陵詩里催。樓花潤色點,江鳥亂空回。勇讀知鎏麥,子耕沾足哉。
寶劍值千金,指之干樹枝。
鵝鴨出欄去,兒童臨水驅。欲開花泫露,聚噪鳥窺廚。秣馬刈青草,買薪嫌五銖。錢刀豈今古,村叟一何愚。
今日如山堂,攜家如逆旅。為誰十日留,南山看煙雨。且唱還鄉(xiāng)曲,初非衣錦衣。不須華表望,丁令此時歸。
桂江云接粵江云,小鳳文如老鳳文。兩地山川非遠隔,九皋鳴和日相聞。新開驥足俱千里,更綰銅符理六軍。魏絳自來多勝算,歌鐘先見錫殊勛。
只將空榻伴嶙峋,踏遍桃花澗底春。一口也擯為長物,諸緣皆可作飛塵。施來白粲都飼鶴,種得黃精每寄人。留卻石爐煙少許,深山遙夜禮高真。
載籍翻中秘,丹青飭化神。人文窺萬古,名物麗三辰。琰琬傳先美,芬芳播至仁。泰居心乃廣,敬止德何純。光彩堯章煥,淵源圣學新。玄辭惟理數,大道總彝倫。侈賜開蕓閤,珍藏累錦茵。江陰他夜望,寶氣燭高旻。
卜夜邀歡錦瑟調,滿堂蘭氣襲鮫綃。冰壺月映光逾濕,玉樹風含影太嬌。
木嶺仍韶石,星途轉樂昌。笑看一日事,嬴得廿年忙。山掛茶藤白,溪流杉葉黃。云盤七里墺,劍閣斗羊腸。
筆間云氣生毫末,紙上松聲聽有無。收得三茅風雨樣,高堂六月是冰壺。
依依昔日景,眼底認分明。落日滿山嶺,悠悠總是情。
見說謫仙曾到此,東風千樹鎖雕墻。游人偏向花間酹,雨濕春泥噴酒香。
縫裳須用緘,和瑟須鳴琴。芳年才十七,與君結同心。譬彼梧桐枝,萋萋倚云岑。豈知雙鸞曲,翻成孤鵠吟。幽燈照穗帷,凄惻誰能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