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泰山
浮嵐撥翠郁岧峣,壁立丹梯倚絳霄。
千里暮煙齊魯坼,半空香霧鬼神朝。
星巖月觀誰開辟,玉幾金床久寂寥。
欲訪安期何處所,獨騎鸞背自吹簫。
浮嵐撥翠郁岧峣,壁立丹梯倚絳霄。
千里暮煙齊魯坼,半空香霧鬼神朝。
星巖月觀誰開辟,玉幾金床久寂寥。
欲訪安期何處所,獨騎鸞背自吹簫。
山間浮動的霧氣撥開翠綠的山巒,山峰高聳峻峭,陡峭的紅色石梯如壁立般直上云霄。傍晚的煙霧彌漫,仿佛將齊魯大地分隔開來,半空中的香霧繚繞,好似鬼神都在朝拜。星巖和月觀不知是何人開辟,那如玉幾、金床般的美景早已寂寥無人。想要尋訪安期生卻不知他在何處,我獨自騎著鸞鳥的脊背,吹奏著簫。
浮嵐:山間浮動的霧氣。
撥翠:撥開翠綠的山巒。
岧峣(tiáo yáo):高峻的樣子。
丹梯:紅色的石梯。
絳霄:天空。
坼(chè):分裂,分開。
星巖月觀:泰山上的景觀。
玉幾金床:形容泰山上的美景如同美玉的幾案、黃金的床鋪般珍貴。
安期:安期生,古代傳說中的仙人。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不詳,但可以推測詩人在游覽泰山時,被泰山的雄偉壯麗和神秘氛圍所觸動,結合古代神話傳說,從而創作此詩。詩人可能處于對現實有所超脫的心境,借尋訪仙人表達內心的追求。
這首詩以泰山為主題,描繪其壯麗景色,展現出泰山的雄偉與神秘。詩中融入神話傳說,增添奇幻色彩。在文學上,體現了詩人豐富的想象力和對自然美景的獨特感悟。
今之詩伯溪上翁,六年為郡聲隆崇。一清如水比泉德,馀興卻慕茶仙風。貪夫見公不自省,公眼白兮心非瞢。詩來遣吏問茶法,茶法酒法將無同。酒成曲糵過乃敝,酒之甘苦茶淡濃。竹爐石鼎文具耳,妙手只在調和中。大才于物無不可,豈以一藝稱詩工。何時鼎鼐入公手,漢室行徵黃次公。惠山泉上節屢駐,甘棠勿伐何叢叢。公雖愛酒不如晉,茶乎誰許唐人仝。二泉山人愛泉者,欲茶每與山僧假。芝歌未已復茶歌,共喜山中得風雅。飲公醇者西坡篤,讀書茶經猶不足。烹煎未解吾何言,愿乞吳翁為君告。吾泉上人不欲多,西推山瀑東江波。仲尼飲水別無法,此味不知今若何。
秋來天外結幽期,一月看山到武夷。石壁負舟仙去后,天風吹袂獨吟時。花深九曲煙霞寂,月出千峰猿鳥悲。我亦江湖從孟浪,聞君長往不勝思。
耕鑿全無賴,蕭條又日曛。秧針黃荏苒,草腳綠繽紛。近水難成潤,遠山時有云。不堪禪定處,野哭靜中聞。
添得一條略彴,如從畫里行來。即此草庵亦可,何須百尺樓臺。
膽落庭中雁鶩群,寧容摘紙舞微文。鄱陽賢令知多少,惟有鄱君與項君。
詩人月下見梅花,著力形容極口誇。若使月明中見菊,欲將何語為褒嘉。飲冰嚙雪傅延年,要比蟾宮桂子妍。忽遇嫦娥蒙一盼,桂花未敢著鞭先。
草田高下亂蟲鳴,涼襲衣襟夜氣清。河漢橫秋平野闊,山窗無月一燈明。孤蓬倦倚難成夢,宿鳥相呼忽轉更。近郭不妨歸近夜,到門猶有讀書聲。
僧寺且徘徊,寒冬風雨來。典衣供旅食,沽酒獨登臺。老眼逢人少,中年萬慮灰。此身隨所寓,何必問蓬萊。
索姿馴態碧山空,劇爪貪涎一飽充。殘粟幾乾遺甕水,落花時起墮毛風。千里提攜兩蠻嶠,四回豢養一飄蓬。將詩換得胡家者,向后不知何所終。
泂酌彼行潦,挹彼注茲,可以餴饎。豈弟君子,民之父母。泂酌彼行潦,挹彼注茲,可以濯罍。豈弟君子,民之攸歸。泂酌彼行潦,挹彼注茲,可以濯溉。豈弟君子,民之攸塈。
四野陰云蔽,狂飆暮凌亂。清露忽凝霜,卉木皆彫換。擾擾錐刀子,營營等血汗。中夜起彷徨,持籌有遺算。道路多苦辛,豺虎復為患。念此羈旅人,如何不長嘆。
夕陽山豁處,平照大河流。漠漠云間樹,悠悠天際舟。黃塵隨匹馬,白水自雙鷗。會得閑中趣,浮生半白頭。
我愛昭州路,優游不險崎。九疑通舜野,八桂繞秦祠。亭堠相望處,漁樵有讓時。政無牙虎斗,莫信義山詩。
冶春妝罷。曾幾釵頭花又謝。繡陌塵揚。費我驪歌淚數行。疏衾自掩。不辨酒痕新舊染。何處哀弦。賴有馀悲倩汝傳。
樂山樂水亦人情,仁智元來一體成。不用游人更分別,諸天踏遍又蓬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