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芙蓉園侍宴應制
芙蓉秦地沼,盧橘漢家園。
谷轉斜盤徑,川回曲抱原。
風來花自舞,春入鳥能言。
侍宴瑤池夕,歸途笳吹繁。
芙蓉秦地沼,盧橘漢家園。
谷轉斜盤徑,川回曲抱原。
風來花自舞,春入鳥能言。
侍宴瑤池夕,歸途笳吹繁。
芙蓉池是秦地的池沼,盧橘林是漢代的園林。山谷回轉,小徑曲折盤旋;河川迂回,環抱平坦原野。風吹來,花朵自在地舞動;春天到了,鳥兒仿佛能言語。傍晚在如瑤池般的園中侍宴,返程時笳聲吹奏得熱鬧。
芙蓉園:在唐長安東南,秦為宜春苑,漢為樂游苑。
盧橘:枇杷。
笳吹:胡笳吹奏的聲音。
此詩為詩人在春日陪皇帝于芙蓉園宴會時應皇帝之命而作。唐朝宮廷中常有此類侍宴應制活動,詩人借此展現才華,歌頌皇家園林的美景與宴會的奢華。
這首詩描繪了芙蓉園春日景色,主旨是贊美皇家園林與侍宴活動。其對仗工整、語言優美,體現了應制詩的特點,在當時宮廷文學中有一定代表性。
關西夫子道尤尊,清白傳家到耳孫。幾度相思程水路,白沙翠竹月當門。
靈均往矣,剩蓉裳蘭佩。賴有人兮大詞苑。數千秋、幾個飛夢高寒,余子輩、枉費鵑愁蛩怨。浮云孤月里,唱麗酬妍,偷減求之去偏遠。特地扇莆風,芳潔天成,塵袞袞、心仍霄漢。試問訊、城東舊銅仙,祗忍淚看天,歲寒遙伴。
日暮河梁畔,歸帆趁北風。一氈初就日,雙劍舊如虹。驛路蒹葭外,齋頭苜蓿中。飄飄幔亭宴,霞色近人紅。
涼風動千里,孤坐思滄洲。白露洗明月,青天此夜秋。
小桃初破兩三花。深淺散馀霞。東君也解人意,次第到山家。臨水岸,一枝斜。照籠紗。可憐何事,苦愛施朱,減盡容華。
章華臺外千株柳,翠影如云照碧天。霜葉露條應剪盡,可憐愁殺樹頭蟬。
粉消妝半。一曲陽春歌始斷。便覺香紅。十倍光華昔未逢。楊花吹起。猶自風前相枕倚。莫恨春殘。留取新詩子細看。
人人有路透長安,坦坦平平一直看。盡道圣賢須有秘,翻嫌易簡卻求難。只從孝弟為堯舜,莫把辭章學柳韓。不信自家原具足,請君隨事反身觀。
花明快雪鉤簾坐,謾把閒情寫竹枝。誰謂兩生仍在魯,亞知三謝最能詩。溪頭姑惡當人語,露下戎葵向日垂。艇子不來婁水暮,百回延望念深期。
式乾殿久化煙埃,忠壯祠猶立水隈。當日早如龍劍逝,免將分拆累三臺。
一年春好是清明,萬事都歸笑矣行。卵色天容供遠興,縠紋波面愜閒情。門生陪從無參佐,野服徜徉束佩纓。午困乞漿先饋少,已無形夢不須驚。
僦居近住古城邊,大隱如何在市廛。云散西山青似洗,疏疏涼雨灑簾前。
頭顱如許,竟青絲消盡,居然霜意。看鏡何勞勛業問,妄想年來都廢。小技雕蟲,奇文吐鳳,自玩還堪喜。閒情多少,浮云過眼而已。回憶剡社當年,風流裙屐,標榜相騰起。鄴下才人誰健在,不分凋零如此。我亦窮愁,荒荒歲月,四十無聞矣。豹皮留在,未知留與誰氏。
共作燕臺客,君歸思欲狂。雙鴻馳海岸,獨馬倦河梁。故國蘭苕近,新齋苜蓿長。昆岡偕片玉,獻歲到明堂。
風簾弄影,正閑堂永晝,香銷人寂。軋軋鄰機芳思亂,愁入回文新織。燕蹴巢泥,鶯喧庭柳,好夢無蹤跡。那堪春事,背人何計留得。誰似愛酒南鄰,岸巾坦腹,醉踏西山碧。彩筆陽春傳雁足,催我飛觴浮白。老去情懷,憑君試看,鬢上秋霜色。故園千里,月華空照相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