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史院壁四首 其四
苔甃平分路,銅環半掩扉。
殘蕪寒不死,敗葉落還飛。
責重何由塞,愁生但念歸。
非無茅一把,世事苦相違。
苔甃平分路,銅環半掩扉。
殘蕪寒不死,敗葉落還飛。
責重何由塞,愁生但念歸。
非無茅一把,世事苦相違。
青苔覆蓋的石砌小路分成兩條,銅環的門半掩著。殘留的雜草在寒中未死,枯敗的葉子落下又飄飛。責任重大如何才能完成?愁緒涌起只想著歸鄉。并非沒有蓋茅舍的茅草,只是世事總與心愿相違。
苔甃(zhòu):長有青苔的井壁或石砌的臺階。甃,井壁,泛指砌成的井、池或臺階。
銅環:銅制的門環。扉(fēi):門。
殘蕪:殘留的雜草。
塞(sè):滿足、完成。
茅一把:指少量茅草,代指簡陋的歸隱居所。
此詩為宋代文人李廌任職史館時所作。史院(史館)環境清冷,作者身處其中,既感受到職責的重大壓力,又生歸鄉之念,卻因世事牽絆難以實現歸隱,故題壁抒懷。
全詩通過史院內外蕭瑟景象的描寫,由景及情,展現作者因責任與歸思的矛盾產生的愁緒,反映了理想與現實的沖突,情感真摯,語言質樸,是一首借景抒情的佳作。
云氣浮空高復低,石林茅屋望中迷。山回鳥道青天上,水落魚罧碧澗西。欲訪松喬窮絕頂,直捫蘿葛躡飛梯。歸來城郭還依舊,坐對新圖賦紫溪。
陽湖春動蕊珠宮,我夢黃山白鶴峰。羅浮仙子娟娟下,笑整云裳風雪中。
滿城風雨暮天低,囊有南針路不迷。濟勝具衰無處買,生花筆好待誰題。霜楓紅透行行樹,岱岳青浮步步梯。毛羽初豐舒翅雁,凌空勁舞與云齊。
亂雨打窗人獨坐,狂風襲徑竹頻鳴。此中佳趣誰同賞,短句吟成且自評。
家世豈孤竹,夷齊真二難。清風與直節,一一聳高寒。
前山新雨過,碧樹晚風寒。可惜清秋景,無人共倚闌。
梁孝臺前花正飛,玉壺攜酒送將歸。游絲滿路留春色,不向離筵罥客衣。
一樽規度雪寒朝,小輟鳴弓抗射雕。未用軍書送巾幗,故人祭灶有佳招。
曾向清溪讀梵書,老來還傍草堂虛。窗前綠竹已成蔭,屋后青山又舉鋤。愛樹不妨啼鳥換,避喧寧畏遠人居。往還自此無拘束,仄徑隨身月上初。
齒疏發將盡,力衰膝已酸。身弱衣不勝,腰窄帶逾寬。
綠護屏前云似錦,玉臺山下草如茵。晚來一曲清平調,吹落人間富貴春。
河頭楊柳青絲絲,臨河送別攀柳枝。百官騎從密如雨,何異畫工圖畫之。舉鞭欲發向南去,極目天臺渺何處。擔頭詩卷燦可觀,鐵網捲去珊瑚樹。羨君富貴歸故鄉,衣錦白馬春晝光。丈夫壯志有如此,忠孝兩盡名斯揚。茲行不負平生愿,奚惜風霜經歷遍。百年丘隴頓生輝,九族宗姻重會面。追憶離家六七年,歸來松菊猶依然。何妨斗酒悅情話,掀髯一笑東風前。瓊臺雙闕雖云好,未許優游直終老。祗恐王庭注目長,東書早上江南道。
七圣迷途后,宮車遂不回。乘云知益遠,濡露但增哀。日卜天寧近,山依冰固開。千巖應更秀,從此是軒臺。
謾似隨陽侶,翩翩不憚煩。憫時懷孔席,殊技去齊門。驥足誰能縶,虬髯且自掀。湖南春釀好,■慰北堂萱。
天光入夏自清和,錦水東頭載酒過。人影衣香爭旖旎,夕陽歸去畫船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