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陽洞辭
河漢澈,碧霄晴,九華仙子到凡塵。涼夜山頭吹玉笛,纖云卷盡月分明。
香露濕,草晶熒,起看大地盡瑤璚。下界千門人寂寂,空山夜靜海波聲。
仙子去,眇云程,天風杳杳佩環清。回望九州煙霧白,千山月落影縱橫。
河漢澈,碧霄晴,九華仙子到凡塵。涼夜山頭吹玉笛,纖云卷盡月分明。
香露濕,草晶熒,起看大地盡瑤璚。下界千門人寂寂,空山夜靜海波聲。
仙子去,眇云程,天風杳杳佩環清。回望九州煙霧白,千山月落影縱橫。
銀河清澈,碧空晴朗,九華仙子降臨人間。清涼的夜晚在山頭吹奏玉笛,纖細的云被卷盡,月亮格外明亮。香露濕潤,草葉晶亮,起身看見大地一片玉潔冰清。人間千萬門戶寂靜無聲,空山中夜靜時傳來類似海波的聲響。仙子離去,云路邈遠,天風杳渺,環佩清響。回望九州煙霧彌漫,千山月落,影子縱橫交錯。
河漢:銀河。
碧霄:藍天。
九華仙子:傳說中居住于華陽洞的仙女。
玉笛:玉制的笛子,此處形容笛聲清越。
纖云:薄云。
晶熒:同“晶瑩”,形容草葉光亮。
瑤璚(jiāng):同“瑤瓊”,美玉,此處形容大地潔白如美玉。
下界:與“仙界”相對,指人間。
眇(miǎo):通“渺”,遙遠。
佩環:仙子身上佩戴的玉飾,走動時發出清響。
九州:代指中國。
此詩或為詩人游覽華陽洞(多為道教圣地,如安徽天柱山華陽洞)時所作。通過想象仙子的活動,結合洞中山夜之景,既描繪實地見聞,又融入神話色彩,反映了詩人對自然奇觀的陶醉與對仙境的浪漫想象。
全詩以“仙子降臨—留駐—離去”為脈絡,通過三組畫面的轉換,展現仙凡交織的奇幻場景。語言清美,意境幽遠,既具山水詩的靈秀,又含游仙詩的浪漫,是一首融合寫實與想象的佳作。
放下塵中四大身,不成仙佛不成神。窮途見侮皆君輩,傾蓋相逢總故人。一氣金銀飛紙蝶,兩丸日月避青磷。董狐筆好羊難買,姑妄言之載幾輪。
瀛洲煙霧玉堤陰,華蓋星辰接翰林。風動冰澌環御水,月明暗雪帶仙岑。上陽樹色知春近,長樂鐘聲覺夜深。為問贊公房里客,曇花貝葉對誰吟。
踏翻地軸地不動,推倒天關天更高。穩泛鐵船歸少室,至今天下起風濤。
清涼山下小園東,幽處何妨曲徑通。已落梨花三月雨,來迎桃葉六朝風。鉛華褪盡春波綠,玉斝傾殘夜燭紅。醉里吳音尤媚好,催成詩笑碧紗籠。
梅雨江南五月涼,太平弓矢幾時藏。且調元氣龍關壯,不恃浮漚天塹長。鼎應實中還虩虩,師從正出自堂堂。濟川正藉君舟楫,須竭平生佐我皇。
萬壑斷流冰塞川,千巖森玉雪漫天。匆匆葉縣雙鳧舄,換卻山陰訪戴船。犯寒書劍出春蘿,風雪橋邊得句多。牒訴繽紛似煙海,梅花時節奈君何。
似我真無計,齏鹽每苦饑。送窮韓子賦,乞食靖公詩。骨肉風霜里,家園寤寐時。徒然悲命遇,慚愧老親期。
清曉妝成寒食天,柳毬斜裊間花鈿,卷簾直出畫堂前。指點牡丹初綻朵,日高猶自憑朱闌,含嚬不語恨春殘。
雪里清標別樣妝,江城一曲入歌狂。春情脈脈憑誰語,縱是羅浮夢亦忙。
十年蹤跡兩浮沉,此日逢君潞水潯。無奈相逢又相送,臨岐回首共沾襟。
如君可是忘情者,屢問曾無答一言。果爾不虛南面樂,招辭先擬到空門。
一歲聿云暮,萬方勞未還。濟師江上戍,轉粟雪中山。身等齊民列,名蠲力役班。合將經月系,消折半生閑。
鳳山日日滃非煙,剩得三春雨露天。棠坼淺紅酣一笑,柳垂淡綠困三眠。
如眉月,罨輕寒。怯更殘。數點流螢秋影瘦,落屏山。依舊昨夜闌干。楊絲弱、不系金鞍。小疊蠻箋書恨字,付誰看。
舌簇分明巧,情鐘分外癡。傳君無妄死,累我斷腸詩。擲果嬌胡女,從軍小健兒。陰山三丈雪,千里白旌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