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草 其二
幽幽庭下草,悟悅有禪味。
君看紅紫場,紛紜亂人意。
幽幽庭下草,悟悅有禪味。
君看紅紫場,紛紜亂人意。
庭院下的小草靜謐幽深,從中領悟到愉悅,蘊含著禪理的意味。你看那繁花競艷的熱鬧場所,紛繁雜亂最是擾亂人心。
幽幽:形容草色幽深靜謐的樣子。
悟悅:領悟而產生的愉悅之情。
禪味:禪理的意趣,指超越世俗的空明心境。
紅紫場:代指繁花盛開、色彩艷麗的世俗熱鬧之地。
紛紜:繁多雜亂的樣子。
此詩或為詩人于閑適獨處時所作。庭中幽草觸發禪悟,對比世俗的‘紅紫場’,反映其對日常生活中細微景物的觀察與對精神超脫的追求,可能創作于詩人心境平和、遠離塵囂之際。
全詩通過庭草與世俗場景的對比,以小見大,借物喻理,主旨在于倡導淡泊寧靜的生活態度,語言質樸而意蘊深遠,體現了傳統詩歌中‘以景悟理’的藝術特點。
斫卻月中桂,
清光轉更多。
狐貍俱屏跡,
獅子奮金毛。
二百里江光,群山繞建康。
滔滔隨眼白,蕩蕩接天黃。
戰骨多沉海,蘆花又戴霜。
六朝先后滅,何處說興亡!
端陽節,記得在邗溝。
沽酒競誇金谷館,汎湖爭買木蘭舟。
歌吹幾曾休。
閶闔宮中夜宴開,
手揮明月坐瑤臺。
不教偷藥姮娥到,
卻放投壺玉女來。
老紅擬佔春光住,
嫩綠枝頭更嬌妒。
隨風宛轉未肯落,
猶作霓裳羽衣舞。
膽瓶斜插一枝香,
雨意風情貼處詳。
好與如蘭共芬馥,
長簾不捲靜留芳。
碧柳垂絲花滿樹。池樓高下任城路。勝跡千年傳李杜。誰留住。江山留得詩人處。
滿目悲風嗟日暮。縈階點點飄紅素。入海莫隨煙霧去。悠然遇。光芒萬丈云天曙。
步屧風林春事深,田家結社幾相尋。
每從更老宣皇諭,稍罄江湖戀闕心。
帗舞觀時分柘影,叢祠祭罷對枌陰。
詼諧割肉論陳事,潦倒能辭霜鬢侵。
卅載華胥夢,新痕黯似秋。
笙弦花檔子,貂錦月明樓。
摘鼓馀孱帝,鳴箏侈小侯。
可憐天尺五,憔悴一羅虬。
南朝有脂粉氣,
李唐誇錦繡堆。
接休文聲響去,
夢太白腳板來。
皇皇長安都,赫赫金張第。
車馬競奔趨,窮達在片議。
綺麗世所欣,崇高物恒忌。
何如古逸民,蓬門臥幽閟。
錢唐潮斷江起?,厓山舟沈白鷗沒。
鐙檠出土冬青枯,忍記犬年與羊月。
水云琴客滯幽燕,風雨詞人咽糠麧。
南城歐血剩錦錢,西臺壘冢惟晞發。
余子廫廫天地間,白帢黃冠青布襪。
鬢絲憔悴拾橡栗,形景悲涼吊薇蕨。
酒后狂歌熱過耳,雪里行吟寒透骨。
文章零落過云煙,姓氏沈薶付碑碣。
京兆先生愛著書,唐瓢可破陸像搰。
冰雪清詞一百篇,剔抉搜羅到巖窟。
須眉點綴作佳傳,片語褒譏榮袞鉞。
云亭問字老侯芭,避俗相攜等蛩蟨。
羼提又閱五百年,海枯石爛字不闕。
殘鐙對雨手重鈔,行間光怪生蓬勃。
題詩忽憶趙王孫,北行船趁南風發。
湘山之高云山高,朱鳥回翮蟠云翱。
群仙握符顧九寓,翩然來下揮旌旄。
我聞石笈金扃在峰頂,綠苔不掩珠光炯。
邇來六百四十六春秋,紫金液老三花鼎。
鼎里刀圭人不識,懸待其人烹太極。
靜如止水?如云,即此金壺貯春色。
我欲從之君許否,愿酌紅泉為君壽。
松云蘿月數峰前,玉露凝香挹天酒。
妙手揮斤合杳冥,
交加生氣便相停。
栽培自剔根芽蠹,
要見山川舊典刑。
鳥道盤空一線懸,杖藜徐步出層巔。
云埋半嶺疑無地,石壓孤峰欲蔽天。
廢寺草長時見鹿,深林徑絕但聞泉。
野人好事真癡絕,剔蘚題詩記歲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