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熙二年春帖子詞 壽圣明慈太上皇后閤六首 其六
院落韶光歸柳色
郊原耕信到菖芽
望春臺下□□軟
不見游龍有外家
院落韶光歸柳色
郊原耕信到菖芽
望春臺下□□軟
不見游龍有外家
庭院中的美好春光都凝聚在柳樹的新綠里,郊外原野上,春耕的信息隨著石菖蒲的新芽傳來。望春臺下()柔和溫暖,不再見到外戚乘龍出游的奢華景象。
韶光:美好的春光。
耕信:春耕的信息或跡象。
菖芽:石菖蒲的新芽,石菖蒲春季發芽,常被視為春耕將始的標志。
望春臺:古代宮廷中供觀賞春景的樓臺。
游龍:代指外戚出行時的豪華車駕;外家:指皇帝的母族或妻族(外戚)。
此詩為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立春日所作,屬宮廷‘春帖子詞’,專為壽圣明慈太上皇后(宋高宗皇后吳氏)而制。春帖子詞多貼于宮中門帳,內容以頌春、祈福、贊美治世為主,反映宋代宮廷立春習俗與政治文化。
全詩以春日柳色、菖芽等景物起興,勾勒出春歸大地、農事將動的生機,末句‘不見游龍’隱含對吳氏家族謙遜守禮的褒揚,既合應制詩頌美主題,又以含蓄筆法體現政治智慧,是宋代宮廷詩的典型之作。
灌木崇岡共幾重,
太行遮斷碧無蹤。
遠風亭上橫窗里,
剩見西南一兩峰。
珠江萬里雙魚赤,飛墜云中字一尺。世途莽蕩三荊劈,開亟此際腸應直。
腸應直,可奈何。中流鼓枻揚素波,層巒突兀垂青蘿。一飲一石寧足多,爛醉卻把山靈呵。我獨胡為長坎軻,弟也意氣今則那。
高陽酒徒還病魔,榮華到眼掣電過。誰其壽者清俟河,河亦不易清,人亦不易壽。
古來文章稱不朽,群鞭逸足中原走。朅來犄角歸吾手,況爾汗血追其后。
只今片艇大如斗,烈日摩空逼長晝。安得仙人玉露盤,相思一使枯腸漱。
奄忽歲云暮,鹔鹴互鳴悲。
庭霰紛交集,王孫飽無時。
馳情懷玉佩,佳人悵有違。
牢情娓長夜,脈脈夢光儀。
靈妃感精霸,稅鸞停風螭。
寶瑟灑虹梁,葳蕤開玉扉。
回目若有授,薄怒前相持。
亮無鶼鶼翼,安能摩天飛。
茝蘭思沅澧,謔浪非所宜。
冰弦奏秋竹,淚落如縣絲。
遠近漁帆無限情,與君攜手踏沙行。于今君去余秋暑,昨夜香殘夢故城。漠漠云波移往事,斑斑蛤殼照新晴。何年再舉蘭陵酒,共聽潮聲兼話聲。
晚風吹霧濕膠州,群島微茫孤客愁。一夏繁華成海市,幾重消息隔漁舟。不關寵辱詩心苦,每憶清高文骨遒。燈影搖搖潮上急,歸來無計遣三秋。
故人南北東西去,獨領江山一片哀。從此桃源縈客夢,共誰桑海賞天才。二更明月潮先后,萬事浮云雁往回。莫把賣文錢浪擲,青州瓜熟待君來。
好夢而今已。被東風、猛教吹斷,藥爐煙氣。縱使傾城還再得,宿昔風流盡矣。須轉憶、半生愁味。十二樓寒雙鬢薄,遍人間、無此傷心地。釵鈿約,悔輕棄。
茫茫碧落音誰寄。更何年、香階刬襪,夜闌同倚。珍重韋郎多病后,百感消除無計。那只為、個人知己。依約竹聲新月下,舊江山、一片啼鵑里。雞塞杳,玉笙起。
甌水秋堪掬,頻來五兩輕。豈知魏勝壘,欲化李陵城。苦口吾同澤,甘心彼喪名。張陳千古恨,誰更負今盟!
不信炎靈斷,還留七尺身;吹笳悲自壯,擊筑和誰親?故主呼迎莒,遺民泣避秦。所愁惟甲脆,徙倚倍沾巾!
行矣何梁別,翻為送隴西。胡天應誤雁,漢地孰亡羝?冰雪危孤膽,風云怯四蹄。玉關雖咫尺,敢復望芝泥!
占熊食指動何如,奇液都從兩掌儲。
舐久應憐胝漸薄,熟遲轉覺味留馀。
八珍有數同烹豹,二美難兼且舍魚。
欲識含津工肖象,銅仙頂上露盤舒。
棄養臨茗水,
傳聲到武林。
仁賢沒何遽,
老友慟尤深。
珠玉藏前詠,
風標起舊欽。
靈輿不克送,
薤唱寓空音。
臨江蕭寺夕陽中。垂柳艤孤篷。幽廊細徑無人到,透春信、偏有東風。天女散成,維摩拈出,色相總難空。
華嚴七寶斗玲瓏。噴作杜鵑紅。茶煙未許禪心定,又堆起、錦悵珠叢。巾上唾痕,衫邊啼暈,應與此花同。
曲嶺行人少,孤僧獨靜居。
云中炊火郁,竹里出煙虛。
松老惟藏鼠,泉寒欲凍魚。
寺門猶五里,且憩半山廬。
院落輕寒猶側側,園林黃鳥未交交。韶光幸自無人覺,誰遣東風染柳梢。
長恐歸時已閉關,西壇雖好敢盤桓。可憐月夜杉松影,輸與沙鷗野鶴看。
雅會高秋赴竹林,
沿途風景發清吟。
甲溪南北山重疊,
吊古惟應上鐵砧。
上國。去客。停飛蓋、促離筵。長安古道綿綿。見岸花啼露,對堤柳愁煙。物情人意,向此觸目,無處不凄然。
醉擁征驂猶佇立,盈盈淚眼相看。況繡幃人靜,更山館春寒。今宵怎向漏永,頓成兩處孤眠。
侵晨命仆起隨行,
滴滴流泉聒耳鳴。
遙望君家何處是,
白云溪上小橋橫。
偶向南塍駐小車
叩門無犬護田家
主人日暮不知返
零落野棠無數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