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叔惠巨竹一竿
清晨剪送碧瑯玕
想見軒窗六月寒
便欲持將釣東海
未知何處可投竿
清晨剪送碧瑯玕
想見軒窗六月寒
便欲持將釣東海
未知何處可投竿
清晨時分,你剪下并送來這青綠的竹子,想象著窗前有了它,六月也會泛起涼意。我便想拿著這根巨竹去東海垂釣,卻不知哪里才是合適的投竿之處。
碧瑯玕(láng gān):本指青綠色的美石,詩中借指青翠的竹子,是對竹的雅稱。
軒窗:帶窗檻的窗戶,代指室內或窗前的環境。
六月寒:因竹影搖曳、清涼宜人,即使六月盛夏也能感受到寒意,形容竹的清涼屬性。
釣東海:以“釣東海”的想象,既指用長竹竿釣魚的實際行為,也暗含對廣闊天地或隱逸生活的向往。
此詩應為詩人收到友人王思叔贈送巨竹后所作。宋代文人常以竹為贈,竹象征高潔、堅韌,詩人由贈竹引發對清涼夏意的想象,并延伸出“釣東海”的浪漫聯想,反映了文人之間以物寄情的雅趣及對自然生活的熱愛。
全詩圍繞友人贈竹的小事展開,通過“碧瑯玕”的意象、“六月寒”的感受及“釣東海”的遐想,將日常生活與詩意想象結合,語言質樸而富有情趣,體現了詩人對自然之美的敏銳感知與對閑適生活的向往。
曉起藤輿出竹城,芳原綠水漲春耕。青旗未待田間勸,何處不聞布谷聲。
飯罷鄉村日始升,牧童三五發鬅鬙。牛高人小騎難上,揀得斜坡墊腳登。
手卷蝦須上玉鉤,疏疏急雨下梧楸。韶光生怕付東流。
紅葉窗中無俗事,白云鄉里有溫柔。好留雙鬢莫教秋。
端人舌本鈍如槌,自畫村眉不入時。
門巷張羅賓客少,車輪生角仆夫悲。
共游洛下凋零盡,末向巖頭付囑誰。
為吾子師余豈敢,伊家元有大宗師。
竟日冥思絕妙相,
碧落黃泉兩茫茫。
奈何紅顏一時現,
不需枯坐與焚香。
昂藏留七尺,寧不是馀生。
薄命悲長鋏,羈心戀短衾。
朋來還道故,賦就孰成名。
明日看華發,蕭蕭又幾莖。
亭高百尺插晴空,小住渾疑坐月宮。
鏡轉一輪移左右,窗開四面掛玲瓏。
了無渣滓沿心境,覺有清光在眼中。
花落庭閒人影靜,關情總是望年豐。
慈恩猶記北山游,
四十年間幾別愁。
歲晚天涯重握手,
兩翁齊白九分頭。
鵲經心訣在,鴻寶肘方全。
為問春痟首,何如夏脅肩。
樓居高進月,園涉細疏泉。
學得種芝法,疑君今稚川。
迷香小洞曲瓏玲,
衣染幽蘭葉葉馨。
脩到今生兼福慧,
親題詩上照春屏。
誰家幽怨入新篁,客枕酸聲夢苦長。
四月梅花何處落,半堤楊柳此宵涼。
愁深直恐青山裂,韻冷遙憐玉指香。
一自李謨偷譜后,便隨鈴雨怨三郎。
肅肅百僚瞻獨座,翩翩諸將列連營。勝風暗結魚麗陣,殺氣先傳草木兵。戈拂西山回落日,劍橫東海倚長城。白猿黃石余曾學,慷慨軍前欲請纓。
吹角千群寂不喧,傳呼屋瓦盡皆翻。不觀灞上同兒戲,安識條侯將令尊。氣肅金天開組練,煙銷銅柱定乾坤。東南半壁渾無恙,鎖鑰還應問北門。
天上文昌居上將,人間武庫動兵符。雷霆風雨誰能料,滄海鯨鯢立可屠。江石虛聞傳八陣,水犀曾見沼三吳。書生更愿敷文德,歸馬欣看王會圖。
鵝兒色淺酒醺人,
雞距鋒圜筆絕倫。
滿引一杯書數紙,
要知林下有閑身。
邂逅來隨牒,因循未拂衣。
江鄉知舊少,京國信音稀。
老廢書千卷,愁寬帶十圍。
故人鴻鵠舉,燕雀自卑飛。
昔忝同僚分,深慚國士知。
發衰將得白,衣素已成緇。
富貴君馀事,功名彼一時。
臘梅如可寄,為折最南枝。
人海浮沈六十年。幾多塵影上吟箋。經霜紅樹轉嫣然。
閒理性情看粉本,聽殘弦誦撫陳編。瓊壺自醉一燈前。
春半馀寒未減衣。
綠莎汀溆燕來稀,夢期何事鎮相違。
一簇簾花殘月地,數行門柳宿煙枝,畫船燈火夜歸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