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山中寄李處士
吾輩道何窮,寒山細雨中。
兒童書懶讀,果栗樹將空。
言論關時務,篇章見國風。
升平猶可用,應不廢為公。
吾輩道何窮,寒山細雨中。
兒童書懶讀,果栗樹將空。
言論關時務,篇章見國風。
升平猶可用,應不廢為公。
我們這些人的理想追求為何如此難以實現,只能在寒山中伴著細雨度過。孩子們都懶得讀書,果栗樹上的果實也快沒了。你的言論都關乎當世政務,文章里可見《國風》般的情懷。太平盛世還是能發揮你的才能,應該不會荒廢你為國家效力。
處士:指有才德而隱居不仕的人。
道何窮:追求的理想難以實現。
國風:《詩經》中的一部分,多反映民間生活和情感,這里指有現實意義的作品風格。
升平:太平盛世。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中可推測,當時社會或許處于相對穩定但仍有問題的階段。詩人可能仕途不順,理想難以實現,看到山中景象有感而發,同時對友人李處士寄予期望,希望其能在太平之世有所作為。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友人才能的認可和期望其為世所用,同時也流露出自身的感慨。特點是將寫景與抒情相結合,語言平實。在文學史上雖不算有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對社會和友人的關懷。
造化工夫正不難,幻成梅柳已班班。清吟且可對冰柱,爛醉未應頹玉山。鶴冷風亭來砌下,雁迷煙渚駐云間。不移跬步居銀闕,仙馭何勞著手攀。
臨淮桓桓,嚴凝若神。百萬貔貅,御如一人。討定江南,混一九土。武功洸洸,永載盟府。
溫公一傳諫議劉,菊坡一傳吏部游。長庚伴月天欲曉,西照太白南羅浮。神鼎一鑄魑魅怖,法鼓四震波旬悲。祖宗涵養天下氣,留得此脈扶顛危。欲鳴不鳴銜口馬,欲去不去羸角羝。排天絕叫河漢裂,只舸飛上岷江西。古來刀鋸鼎鑊具,用待誹謗妖言人。掁觸不怒予節去,惟天為大知堯仁。金湯棄去七百里,珠玉走盡六十州。誰生厲階不可問,桔柏江上風颼飗。燒畬瀼外竹枝瘦,踏磧灘上桃花肥。繡衣故鄉豈不好,為天下計毋庸歸。四肢誰謂可無骨,五臟自信難留寒。跂予望之不得語,但愿萬里書平安。
海若伐河伯,云屯噴怒鯨。碎如轉石叩,趹甚奔騮砰。迸作萬條淚,旋為千頃泓。其漁吾不惡,天意自琤琤。
明朝成四十,萬事付因循。乍見少而老,相隨病與貧。年年仍故我,得得且隨人。鮑叔能知己,王融莫笑人。
羞向明窗結佩珰,穿衣寶鏡暗生光。生憎烏鵲來相噪,默默無言下象床。
寒食園林載酒,暖風簾幕啼鶯。高閣一回欹枕,小樓何處吹笙。
東平山路石鉤連,百里荒涼盡廢阡。古廟門前留碧樹,行人雪地裹紅氈。天無半日溫晴意,人定三冬去住緣。卻比梅花寒徹骨,飄搖輕薄客心前。
長洲水冷樹籠煙,江畔猶停舊艦船。曾是英雄云集處,臨風無語想當年。
小雨班班濕畫欄,一番重做杏花寒。春衫拈起還慵著,卻憶天涯客袂單。
千林黃葉總飛霜,寂歷疏梅未肯妝。誰信輪囷臥山木,心知九地有微陽。
幾日秣陵住,扁舟東復東。濃云千樹合,驟雨一江空。往事隨流水,吾生類轉蓬。相逢湖海客,鄉語盡難通。
高曾遺矩未云遙,三百年來德愈昭。遂有使星臨粵嶠,重將文體振興朝。千金呂覽誰增損,一閣藜燈久寂寥。竊記兒童時諷詠,山中如得聽簫韶。
為園恨不息深深,搖落猶馀半畝陰。雪里芭蕉偏可畫,柯亭椽竹有遺音。蹁躚好為舒長袖,慷慨憑誰折寸心。一自詩箋才鬼哭,風檣陣馬等如林。
黃龍月夜弄明珠,云母溪流石汞馀。赤腳野人垂地發,自云曾奉紫霞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