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吳鑒堂二尹「感懷」用連環體原韻二首 其一
滿城風雨近重陽,
舊恨新愁總系腸。
陶令清吟惟遣興,
司勛綺句豈鳴狂。
絕無勢利招人妒,
更有琴書累我忙。
幾度欲眠眠未得,
更深漸覺竹窗涼。
滿城風雨近重陽,
舊恨新愁總系腸。
陶令清吟惟遣興,
司勛綺句豈鳴狂。
絕無勢利招人妒,
更有琴書累我忙。
幾度欲眠眠未得,
更深漸覺竹窗涼。
滿城風雨,重陽節即將來臨,舊的遺憾與新的愁緒總在心頭纏繞。像陶令那樣清吟只是為了排遣興致,司勛的華美詩句難道是在宣泄狂放?絕無權勢利益招人嫉妒,更有琴與書讓我忙碌。幾次想睡卻難以入眠,夜深漸覺竹窗前涼意襲人。
次:次韻,和詩時依照原詩的韻腳與順序。
連環體:指和詩時押韻如連環相扣,延續原詩韻脈。
陶令:指陶淵明,曾任彭澤縣令,此處代指寄情詩文的隱士。
司勛:唐代官職名,此處或借指善寫綺麗詩句的文人(如杜牧曾任司勛員外郎)。
綺句:華美的詩句。
琴書:琴與書,代指文雅閑適的生活。
此詩為作者與吳鑒堂二尹的唱和之作,采用連環體次韻原韻。創作于重陽節前夕,或為作者在閑適生活中觸景生情,借和詩抒發內心感慨,反映其淡泊自守的處世態度。
全詩以重陽即至的風雨起興,結合典故與日常場景,既寫舊愁新緒,又表淡泊雅趣,展現了文人特有的細膩情思與灑脫品格,語言質樸而意蘊悠長。
此翁幸自偏盲,那堪右目生微翳。羽流禳謝,緇郎懺悔,天乎無罪。客曰不然,也因口腹,也因瞻視。汝夜披黃卷,日餐丹荔,貽伊戚、將誰懟。
長智都緣更事。盡今生、十分珍衛。暮年怕殺,汗青蠹簡,擘紅高會。也莫貪他,君謨舊譜,子云奇字。特邀張司業,看花題竹,韓家園內。
沿江星散左家兵,犄角荊襄勢不成。
未必將軍真跋扈,轉教群盜得縱橫。
兒童罷唱銅鞮曲,涂巷虛傳鐵馬聲。
百七十年遺跡盡,襄城回首暮云平。
陰陽升降定沉浮,九候之前大火流。人遠祗同千里月,天高誰放一輪秋。
飛螢眇眇何時見,驚鵲紛紛特地愁。陋屋窮檐無不照,清光豈獨射高樓。
淅淅乾坤灝氣盈,多情明月共秋清。且將照席銀缸背,自有窺檐寶鑒明。
但喜人心都愛好,誰知天度不留行。反身一視真奇特,夜夜神光莫與京。
星布重重陣腳深,不須輕敵事相侵。
渡河雖藉奇兵勢,對壘難知老將心。
酬酢巨杯宜燕席,消磨永日稱山林。
呼盧格五前賢有,莫笑年來共講尋。
柴扉雖設悄無鄰,聽說君來氣又振。
鷗鷺點開愁意思,詩書吟起病精神。
也知憔悴嫌杯酒,可尚談諧對席珍。
旌旆悠悠將入眼,爭除三徑待朱輪。
著書何似觀心賢,不奈卮言夜涌泉。百卷書成南渡后,先生續集再編年。
我馬玄黃盼日曛,關河不窘故將軍。百年心事歸平淡,刪盡蛾眉惜誓文。
罡風力大簸春魂,虎豹沈沈臥九閽。終是落花心緒好,平生默感玉皇恩。
此去東山又北山,鏡中強半尚紅顏。白云出處從無例,獨往人間竟獨還。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后續詩句按每首四句為一段依次排列,因篇幅限制未完全列出)
豈緣耽靜得丹丘,自愛城隅竹石幽。
山起曉嵐銜粉堞,花迎朝日見紅樓。
藍田春滿生煙暖,珠樹風微結實稠。
不向簾前聽玉笛,夢醒何處看羅浮。
鵲兒不斷。燈兒不管。紫姑仙不曾明判。擲金錢再算。
青蚨飛去還飛轉。只郎去、歸偏緩。待點六爻還未半。奈心絲先亂。
渡頭煙水綠于羅。桃葉舊凌波。憐人去,剩情多。團扇不成歌。
鵲駕反成訛。慢經過。柳絲猶把曲塵搓。奈春何。
交游幾輩盡兒童,面目居然百歲翁。
不以推排憐老大,偏能倔強亦英雄。
生來輕薄身難主,謝絕安眠坐最工。
下一丸泥上一紙,假人皮相腹空空。
陋室施床迮,窮閻問疾疏。
加餐惟是粥,弄筆不成書。
盎盎新篘酒,青青小摘蔬。
客來邀褫帶,聊示小勤渠。
明牧招攜興倍長,看山終日綺筵張。
歌傳激楚云邊調,酒進宜城竹外觴。
堤樹遠連襄漢影,巖花輕點芰荷裳。
習池峴首當年事,千載來游復此鄉。
梅花獨自,倚東風低說。那一枝枝向誰折。
更高處、偏寒玉手徘徊,知有贈、惹我梅心如結。
晚來憐素影,影亦憐人,偏是今宵共明月。
正傳柑時候,薄袖輕衫,蟬鬢動、腰肢清切。
但屈指、年來攜手處,又不道梅花,像人離別。
路當平處能持重,
勢到窮時妙轉移。
只惜功多人不見,
艱難惟有后人知。
江南還有謝娘才,試數春期幾日來。
綵勝未隨釵上燕,玉臺先插鬢邊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