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偕葉松潭廣文、陳性初茂才土地公坑登高即事 其四
亂插山花枕石眠,
敢將落帽慕前賢。
醉來不管牛童笑,
狂態隨他到處傳。
亂插山花枕石眠,
敢將落帽慕前賢。
醉來不管牛童笑,
狂態隨他到處傳。
隨意地插著山花,枕著石頭酣然入睡,哪敢效仿古人落帽的舉動去追慕前賢。喝醉之后全然不顧放牛孩童的嘲笑,任由自己的狂放姿態四處流傳。
九日:指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
落帽:用東晉孟嘉在重陽節登高時帽子被風吹落卻渾然不覺的典故,后用以形容人瀟灑豁達、不拘小節。
牛童:放牛的孩童。
重陽節有登高的習俗,詩人在這一天與友人一同登高游玩。當時社會可能存在追慕前賢、注重禮儀等風氣,而詩人以自己獨特的方式過重陽節,展現出與世俗不同的態度。創作時詩人心境應是輕松、自由且不拘小節的,在自然中釋放自我。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追求自由、不隨波逐流的個性。其突出特點是狂放灑脫的風格。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獨特的精神風貌和創作個性。
驅車日日望行舟,目斷風帆不可留。獨有召公遺愛地,蒼山重疊滿晴樓。
丹心自許酬明主,百謫那能避貴權。此道方今誰復問,望公須向古人前。
忠臣多快奸臣憤,天意人情可奈何。安得皋夔能致主,早聞堯舜復賡歌。
渥沭恩光告老臣,歸來叢桂一番春。
山中好結青蓮侶,物外笑閑白發身。
云帶磬聲仍是舊,紗籠墨跡久彌新。
可能借我逃禪地,筇隨飛錫不嫌頻。
睡起中庭月未蹉。
繁香隨影上輕羅。
多情肯放一春過。
比似雪時猶帶韻,
不如梅處卻緣多。
酒邊枕畔奈愁何。
倚屏蕉扇冷,拂黛竹莖疏。
浩氣蒸云遍,寒聲戰雨初。
貞含幽士抱,靜愜野人居。
不是池臺品,無勞甲乙書。
幾向燕然勒石銘,
龍泉猶帶血痕腥。
只今放馬桃林去,
獨對閒僧問佛經。
夜來寒侵酒席,露微泫。舄履初會,香澤方熏,無端暗雨催人,但怪燈偏簾卷。
回顧,始覺驚鴻去云遠。
大都世間,最苦唯聚散。到得春殘,看即是、開離宴。
細思別后,柳眼花須更誰剪。此懷何處消遣。
楓葉,楓葉,片片秋來如血。
霜天一抹霞縈,人間正重晚晴。
晴晚,晴晚,回首斜陽漸遠。
鏗瑟舞雩歌點也,流觴脩楔記羲之。
何如碧玉溫泉水,絕勝華清礜石池。
巳挹金膏分沆瀣,更邀明月濯漣漪。
沉沉蘭酌春相引,汎汎楊舟晚更移。
蓮子青青絕妙章,
傳來佳句遍虞陽。
劉郎本是詩中杰,
莫似方回冷錦囊。
老至寧非樂,疏狂存我真。
自當心遠俗,豈肯性隨人。
晏寢容予懶,長歌任憲貧。
煌煌新世紀,依舊葛天民。
鄭公門似水,楊柳綠如絲。
自哂官階小,那嫌堂構卑。
飛花竟亡賴,歸燕不愆期。
投轄人皆醉,毋煩置驛為。
面門角眼倒生筋,
今佛誰為第一身。
此去炷香三拜起,
防他左語子扇人。
泠泠止合藏幽澗。莫許人相見。
華清池水恁漣漪。才到臨潼山下已成緇。
秋河汛溢泯牛馬。納濁方能大。
急湍清淺不容濡。長鋏便教彈破也無魚。
幾日窮彫鏤,嗒然一遇之。
辟如風與水,相識忽成漪。
夢清云入肺,吟定發生岐。
好挾飛仙去,深山伴種芝。
憶昨從游鄞水邊,星霜荏苒幾經年。
里居梁宋正連接,僑寓海山相后先。
別墅豈堪陪謝傅,后堂那復醉彭宣。
自慚憔悴成疏懶,浪許賡吟池上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