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云居佛印
不道云居行路難,臨歧留約待初寒。先煩寄語諸尊宿,莫笑龐公祇野冠。
人間六月日如丹,見說云居蚤自寒。他日游山看蠟屐,終朝臨水濯塵冠。
不道云居行路難,臨歧留約待初寒。先煩寄語諸尊宿,莫笑龐公祇野冠。
人間六月日如丹,見說云居蚤自寒。他日游山看蠟屐,終朝臨水濯塵冠。
不說云居山的行路艱難,臨到岔路口留下約定等待初秋的寒意。先麻煩你傳話給各位德高望重的高僧,不要笑話我龐公只戴著粗野的帽子。人間六月烈日像火一樣熾熱,聽說云居山早已自有涼意。將來游山時穿著涂蠟的木屐,整天在水邊清洗沾滿塵土的帽子。
云居:指云居山,今江西永修縣境內,佛教圣地。
佛印:北宋高僧,名了元,與蘇軾交游甚密。
臨歧:面臨岔路,指分別時。
尊宿:德高望重的高僧。
龐公:指唐代隱士龐蘊,此處詩人自比,表隱逸之志。
祇:同“只”。
蠟屐:涂蠟的木屐,防水防滑,便于登山。
濯塵冠:清洗帽上塵土,喻超脫塵俗。
此詩為蘇軾回應好友佛印(云居山高僧)邀請而作。時當六月盛夏,人間酷熱,蘇軾聽聞云居山清涼,故以詩留約,待秋涼時前往,詩中可見二人交游之契及蘇軾對山林生活的向往。
全詩通過與佛印的游山之約,借云居山的清涼與人間的炎熱對比,表達了超脫世俗、追求自然閑適的生活態度,語言質樸,情感真摯,展現了蘇軾灑脫的個性與隱逸情懷。
鏡里容顏奈老何,流光瞬息易蹉跎。卻嫌白發無公道,偏使愁人分外多。
羅襪半鉤新月。更把鳳鞋珠結。步步著金蓮,行得輕輕瞥瞥。難說。難說。真是世間奇絕。
重尋佳景冠南州,天與邦人作勝游。百尺臺成偏得月,四時花放不知秋。當軒疊嶂高還下,傍檻長溪咽復流。只道使君能共樂,有誰能會使君憂。
碧魯承金冊,天湟迓鹿車。河間欽德助,鴻烈相成書。風馭隨靈雨,神山出太虛。誰紓隆準慟,哀語散瓊琚。
郎君巧歌《楊柳枝》,柳眉初出學月支。隋堤千樹煙光暮,不如柳眉初出時。
老大初教學道人,鹿皮冠子澹黃裙。后宮歌舞今拋擲,每日焚香事老君。
敢為驕驄惜障泥,煩將接淅問遲遲。直須日夜馳三百,慚愧吾人過月知。
自古有秀色,西施與東鄰。蛾眉不可妒,況乃效其顰。所以尹婕妤,羞見邢夫人。低頭不出氣,塞默少精神。寄語無鹽子,如君何足珍。
窗前安石榴,花開正見汝。百舌枝上啼,含情不得語。
好雨知時五月零,豆苗瓜蔓一時青。老夫亦起中庭立,兩眼看一似醉醒。
辭天尺五居,百二指秦墟。磐石宗盟重,孤城戰伐馀。蘭皋徵雪賦,珠履擁星車。采得風謠遍,蒹葭白露初。
雨梢風葉夜颼颼,長憶溪堂下榻留。清氣逼人眠不得,吟詩直過五更頭。
笑平生活計,渺浮海,一虛舟。任紫塞風沙,鳥蠻瘴霧,即處林丘。天地幾番朝暮,問夕陽、無語水東流。白首王家年少,夢魂正繞揚州。鳳城歌舞酒家樓。肯管世閑愁。奈麋鹿疏情,煙霞痼疾,難與同游。桃花為春憔悴,念劉郎、雙鬢也成秋。舊事十年夜雨,不堪重到心頭。
濂溪窗外草茸茸,生意春融我意同。為甚此園多翠草,也因曾識紫陽翁。
杜甫拾遺終老去,陳平戶牖豈長貧。達翁言命未為達,安命方知是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