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顯禪師題壁
不是無心繼祖燈,
道慚未廁嶺南能。
三更月下離巖竇,
眷眷無言戀碧層。
不是無心繼祖燈,
道慚未廁嶺南能。
三更月下離巖竇,
眷眷無言戀碧層。
并非沒有心意繼承祖師的法燈,只慚愧自身道行未及,難以躋身嶺南能禪師的境界。三更時分,在月光下悄然離開巖穴,滿懷依戀,默默無言地眷戀著蒼翠的層巒。
祖燈:佛教用語,指祖師傳承的法燈,象征佛法的延續。
廁:參與,置身。
嶺南能:指禪宗六祖慧能,因在嶺南(今廣東)弘法而得名。
巖竇:山巖中的洞穴,此處指禪師修行的居所。
眷眷:依戀不舍的樣子。
碧層:蒼翠重疊的山巒。
此詩應為禪僧離寺時題壁所作。詩人雖懷繼承佛法的愿心,但自覺修行未達六祖慧能(嶺南能)的境界,故在三更月下悄然離開修行的巖穴,離前題詩以表心跡,既有對佛法傳承的虔誠,亦含對修行之地的不舍。
全詩圍繞'辭'字展開,既述離寺緣由(自慚道行未深),又寫離別之情(眷戀碧層),展現禪僧謙遜的修行態度與細膩的情感。語言平實而意蘊深沉,是禪意與人情交融的佳作。
針鋒于焉止息,發杪可以翱翔。蚊眉深而易阻,蟻目曠而難航。
歸思秋來日日添,擬將馀恨寄江淹。東華久厭踏紅軟,北牖常思負黑甜。世路窮通端是夢,人情寒熱動如痁。兒曹縱有英雄手,第恐英雄未及髯。
燈火燦長河,兩岸樓臺亂。蘭橈泛空明,恍若星槎貫。話盡千杯不肯散,攜手虹橋風吹面。人間石友自多情,何必相期邈云漢。
濟南春好雪初晴。行到龍山馬足輕。使君莫忘霅溪女,還作陽關腸斷聲。
青樽小語夜留連,重結金門隱吏緣。密竹似調弦上雨,疏萍欲點鏡中天。功名兔苑吾甘薄,姓字雞林爾任傳。無那谷神新有解,從知不愛子云玄。
歸心雖已切,未忍即離群。不覺三春暮,相將歧路分。花間馀落日,竹外隱行云。卻惜鶯聲好,明朝空獨聞。
人間所樂寧過此,一事都無有俸錢。更向豐年觀割稻,須知身是地行仙。老呼稚舞報豐年,極目黃云欲際天。旋搗新粳供晚飯,只愁閒夢攪安眠。解籜新篁綠未分,弄晴啼鳥語如文。翻風葭菼全疑雨,對岸峰巒便是云。平生粥飯寄伽藍,老日田園強自添。豈自著靴踏泥客,如何不許暫深潛。
膩白輕紅數十枝,半酣秋色倚東籬。誰知彭澤歸來處,更似昭陽宴罷時。
南國秋砧起,西湖夕泛歸。橋文依鵲遠,槎影入河微。粉席連堤幕,針樓動水扉。明朝訪卜肆,定自識支機。
云日菲微曙色分,歲華又逐一年新。迂儒薄劣慚縻食,竹牗篷門亦借春。天地幾能逢盛世,江湖應許著閑人。明朝合疏山中伴,管領東風是此身。
一從露冕晉安城,共羨雄才出楚荊。下鳳已徵循吏績,懸魚不減古人清。雙龍入夜星爭麗,五馬行春雪有聲。愧我老非徐孺子,豫章一榻獨含情。
兄作新庵接舊居,一原風物萃庭隅。陸機招隱方傳洛,張翰思歸正在吳。五斗折腰慚仆妾,幾年合眼夢鄉閭。白云行處應垂淚,黃犬歸時早寄書。
五月長江水滿時,活流風送到南畿。功成已見文兼武,名重應聞夏與夷。別酒共憐葵照日,占年剛對麥秋期。宦游他日尋遺跡,卻笑吾詩是口碑。
紛紛甲第厭膏梁,卻羨春畦菜甲長。盡日圖中看不足,數莖猶帶墨花香。
蓋世聲名都在少,君看前輩合何如。我年若此成何事,白日還同過隙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