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上兄長
兩地支離路八千,
襟懷凄愴鬢蒼然。
亂來未必長團會,
其奈而今更長年。
兩地支離路八千,
襟懷凄愴鬢蒼然。
亂來未必長團會,
其奈而今更長年。
我們相隔兩地,路途遙遠足有八千里,我心懷凄涼悲傷,兩鬢已變得斑白。戰亂時期未必能長久團聚,可如今卻要長久地分離,這讓我無可奈何。
路八千:形容路途遙遠。
襟懷:胸懷,心情。
凄愴:凄慘悲傷。
蒼然:灰白色,形容鬢發斑白。
亂來:指戰亂時期。
團會:團聚。
其奈:無奈。
長年:長久。
此詩創作于戰亂時期,具體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當時社會動蕩不安,人們生活流離失所,詩人與兄長被迫分離,天各一方,在這種背景下,詩人寫下此詩表達對兄長的思念和對不能團聚的無奈。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兄弟間的思念與不能團聚的無奈。其突出特點是情感真摯,語言質樸。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未產生重大影響,但反映了戰亂時期人們的生活狀態和情感世界。
晚因子厚識淵明,早學蘇州得右丞。忽夢少陵談句法,勸參庾信謁陰鏗。
生理今何似,豐年亦屢空。有愁催發白,無藥駐顏紅。歸計何時決,詩家乃爾窮。悲風吹宰木,吾亦夢江東。
承平日久不知兵,南北征師浪結營。獨有鴛鴦明節制,堂堂中國振先聲。
朝濟彭蠡湖,暮上匡廬山。軍行饑且疲,露宿聊解鞍。方秋黍稷華,徂征西南端。奄忽歲云晏,雨雪凄以漫。擊柝豈能寐,哀哀想苦寒。戰場久勞役,裘褐俱不完。鸛鳴在丘垤,思婦應長嘆。誰無內顧懷,受命誠獨難。三苗阻聲教,師出猶未還。愿公折天威,戢舞羽與干。上瞻泰階平,下睹斯民安。勞旋詠杕杜,貽爾室家歡。
泥馬南飛王氣消,大梁昌運委蓬蒿。兩宮旒冕沈沙漠,三國旌旗接羽毛。衛下將軍尚頗牧,關中丞相失蕭曹。東南多有青松樹,爭奈春風種不牢。
天臺吳架閣,京下憶尋梅。倚杖月中立,思君江上來。夜深憐雪落,香動覺春回。獨坐溪邊石,晴云滿綠苔。
最愛山居不動埃,梅花如雪滿墻堆。晴嵐紙上弄開合,云影徘徊入硯來。
晝日凄凄風色嚴,晚登云閣漫開簾。山河不逐年華改,天地空悲老鬢添。隨俗香燈消獨夜,近人星斗下虛檐。微吟暗憶乘驄使,綵筆迎春幾自拈。
天地萃英靈,秀出人龍問世生。不只文章為第一,崢嶸,氣吐虹霓萬丈橫。白褐黑頭卿,埋滅黃塵氣未平。昨夜長庚高似月,分明,光照乾坤徹五更。
有甥生年為我勞,往時見我便長號。汝母今年將半百,骨肉屬我父母毛。兄弟往來無了日,令我憂中思爾曹。嗚呼七歌兮心未已,收我殘骸歸故里。
侍者何須召二空,一元調伏自知風。軒然棟宇翚飛處,何似當年茅竹中。
野老聲高似典兵,南音說古半山亭。百年人與千年樹,坐得春風耐得刑。
不知時已到中元,父老寒暄偶為言。一雨增涼秋颯颯,三邊馀霧日昏昏。世逢多難忘憐鬼,人去長征未祭墦。麥飯如金爭妒汝,哀鴻凄切哭遼渾。
藉甚參軍鮑照賢,攜書遙赴秣陵船。清江桃葉懷人夜,淥水蓮花作吏年。大府旌旗朝宴合,高門袍笏晝游旋。崢嶸鳷鵲金波麗,賦就先從洛下傳。
秦箏一何哀,中有凄涼音。累累孤臣操,咽咽嫠婦吟。晨霜為之寒,浮云為之陰。聽罷復三嘆,不覺淚沾襟。披衣步庭皋,嘉樹鳴暑禽。嗒然吾喪我,情與海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