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漁翁四絕 其一
滄波萬頃即良田,
一舸東西臥碧天。
鬢發如銀長是醉,
不知生甲是何年。
滄波萬頃即良田,
一舸東西臥碧天。
鬢發如銀長是醉,
不知生甲是何年。
青綠色的萬頃波濤就是良田,一艘小船在東西漂泊,人仰臥船中與碧空相接。兩鬢白發如銀,總是帶著醉意,連自己出生的年份都記不清了。
滄波:青綠色的水波。
舸(gě):大船,此處泛指漁船。
臥碧天:仰臥船中,與碧空相映,似與天同臥。
生甲:出生的年份。甲為天干首位,代指年份。
此詩為《和漁翁四絕》組詩其一,或為詩人與友人唱和之作。古代文人常以‘漁翁’為題材,借其形象寄托對隱逸生活的向往,推測創作于詩人接觸民間漁隱生活或心向超脫之時。
詩中以‘滄波為田’‘臥看碧天’‘醉忘歲月’等典型場景,塑造了一位灑脫自在的漁翁形象,體現了對遠離世俗紛擾、順應自然生活的追求,語言通俗而意境悠遠。
鬧處云常至,僮來鳥亦隨。
仙人成邑里,煙水作城池。
山有容空地,溪無不怒時。
偶然嵐翠起,一縣綠離離。
瘦骨巖巖禍患馀,追隨人事愈馳驅。何時灑掃松楸畔,小蓋茅庵只讀書。
籃輿風緊揭疏簾,雨著春衣潤欲粘。滿眼陰云壓平野,此時懷抱惡憎嫌。
寒梅蓄積香成蕾,古柳安排綠入絳。景物年年覺新好,所憐幽獨自蕭騷。
微風傳妙曲,清切若為酬。
誰挾終南琯,來添塞北愁。
關山無盡月,天地不禁秋。
何日聞歌凱,征人下戍樓。
宜春苑傍夾城東,
從駕宮嬪樂亦同。
偶會不須張錦幕,
游人已在百花中。
遠黛斜陽鍍,臨窗竹露盈。
清風入室拂簾輕,驟雨晚涼生。
把卷情方好,心詩初改成。
欲將一紙付鴻翎,倚檻久銷凝。
珍重斯翁畫捲開,
心驚尺幅納崔嵬。
百游未盡家山勝,
一霎聯駢入眼來。
黃紋雞爛味新鮮,
紫熟菱香嫩筍鞭。
踱到報慈橋下坐,
逢人呼酒再開筵。
雙澗底,五峰前。
塊石上,磨松煙。
多無一兩字,少有三百篇,明明此意落誰邊。
垂垂春雨密,黯黯暮云低。
鶯濕翻尋谷,花殘自委泥。
青山違抗跡,綠酒洽幽棲。
五柳門前水,依然與岸齊。
敷天處處谷為陵,剩水殘山見老僧。
乞得一餐常自足,饒他百事總無能。
關心獨有池生草,白首何堪鼠嚙藤。
歸去把茅詩卷在,思君常剔佛前燈。
懷抱幾曾寬。斜日相邀出看山。
樹影迷離煙一片,山間。老衲無情自閉關。
光景舊松灣。遠水愁痕掛釣竿。
遙指南洲幽窈處,江干。古色染扉夢往還。
葉剪玻璃蕊糝金。清香端不數瓊沈。獨將高韻冠薌林。
千里江山新夢后,一天風露小庭深。主人歸興已骎骎。
過臘愆陽隴麥低,
御封香合奉精祈。
君王曉入凝華殿,
遠近樓臺看雪飛。
溪雨濯云根,花林水氣溫。
睡鸞常守月,仙大欲遮門。
綠壁紅霞宅,丹砂石髓村。
人中幾甲子,洞里一黃昏。
塞上傳烽警,將軍賦出車。
千群新草外,八月上膘初。
云籋龍為友,風生虎不如。
為君威海內,安用事詩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