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夢令 離情四首 其一
剛到鳳凰臺上。
無那驪駒三唱。
愿作博山爐,魂逐沈煙游飏。
羅帳。
羅帳。
高筑愁城千丈。
剛到鳳凰臺上。
無那驪駒三唱。
愿作博山爐,魂逐沈煙游飏。
羅帳。
羅帳。
高筑愁城千丈。
剛到鳳凰臺上,無奈離別的歌謠已多次唱響。多想化作博山香爐,讓靈魂隨著沉香煙霧飄游飛揚。羅帳啊羅帳,將愁緒堆疊成千丈高的城墻。
鳳凰臺:此處或指與戀人相聚的美好之地,暗含離別前的場景。
無那(nuó):無奈,無法抑制。
驪駒(lí jū):黑色小馬,《詩經》有《驪駒》篇為離別所唱,代指離歌。
博山爐:古代香爐,爐蓋雕成博山(仙山)形狀,象征熏香寄情。
沈煙:沉水香燃燒的煙霧,沈通‘沉’。
游飏(yóu yáng):飄動、飛揚。
羅帳:絲羅帳子,代指離別時的居室場景。
愁城:形容愁緒濃重如被圍困的城池。
此詞為離情主題之作,推測創作于與戀人或親友離別之際。詞人通過鳳凰臺相聚、驪駒離歌等場景,結合博山爐、羅帳等生活意象,展現離別時內心的不舍與愁緒堆積的心境。
全詞以‘離情’為核心,借鳳凰臺、驪駒等意象層層推進,‘羅帳’復沓詠嘆強化情感,末句‘高筑愁城千丈’以夸張手法將愁緒具象化,生動展現離別之痛,是小令中寫離情的典型之作。
宜興紫筍未成槍,團作冰芽一寸方。白絹斜封親揀送,可知猶帶令君香。
朝朝兩兩下平沙,添得湖中景趣嘉。碧卵從今生育去,便堪裝點作漁家。
十年席帽走神京,覆額佳兒已長成。聞道苦心知教愛,更能深識濟艱貞。而翁胸有愁千斛,課子家馀書百城。終見神駒起山澤,渥洼雷雨一縱橫。
綠池寒竹繞書齋,鼓篋橫經任往回。積善原從千里應,表門恩自九天來。文章卷里蟾枝秀,禮義鄉中棣萼開。記得浮云深處景,巖深應長棟梁材。部符南粵轉軺車,三寶新題表義閭。藥石好攜靈運句,素筠留得蔡邕書。平原架上衣無主,過客堂中食無魚。見說下帷多俊士,共瞻司馬慕相如。
春宮方進賀,行李又言旋。冰雪三冬候,關河萬里天。斯文慎自保,交誼久愈堅。泮水諸生在,瞻思意獨懸。
長筇短笛,嘯傲湖山追白石。詞問箋成,說與梅邊舊月聽。斷橋西路,抱樸仙翁招手去。不是仙翁,冰雪孤山一老松。
千年一遇圣明君,八相平章昔未聞。可是九官重命日,諸公何以佐南薰。
臨流仗劍是英雄,綺席青尊一水中。送汝云霄天萬里,念予衰朽鬢雙蓬。可人秋色還長晝,極目征帆掛遠空。莫憚九華山路險,但攜琴鶴曉凌風。
蕙樓臨廣甸,蘭塘通曲湖。山光落烏幾,水影上蝦須。蕩槳誰家子,輕舟迅若鳧。扳蓮覓嘉藕,剝芡弄明珠。送歌情婉孌,賣眼意踟躕。姑嫜在堂上,返照下桑榆。
望夕光沉魄,晴林影尚微。為云曾不是,即月豈全非。過眼山容隱,含情夜色暉。若教遲皓潔,已喪目前機。
毿毿素發僅垂領,落落老懷殊過人。七郡江山宛如故,有誰曾不受風塵。
雙林古名剎,婺女之烏傷。云出漢水白,云歸山氣黃。維昔傳大士,依山開道場。六時動天樂,草木生妙香。峰頭七佛塔,塔下雙神堂。堂中席久虛,猿鶴愁怨望。吾師霞外秀,六十須眉蒼。祝發石橋左,掛衣雙澗傍。小笠冒暑雨,輕袍帶晨霜。手持文部檄,腳踏龍河航。訪我玄津西,送之鐘山陽。是時五月朔,綠樹薰風涼。薝葡白勝云,菖蒲過人長。我留看歸去,遲回以彷徨。師行過越鄉,煩師一徜徉。鄉中多親友,念我幾回腸。為我少安慰,令我羈思忘。馬群有騏驥,羽族有鳳凰。覽德匪稱力,如火不用光。大士遲師久,勉哉宜自彊。
擬此過逢數,何期迅別愁。青山問庾嶺,滄海近韶州。猿狖聲堪聽,桄榔葉正稠。風煙易春暮,須及曲江樓。
天傾地軸坼,萬戶喪其宅。寒栗念災黎,度茲風雨夕。
古樹上危根,依天巧作門。云飛不在外,虎過定消魂。野客逢迎少,山僧出入尊。朋游坐不厭,葉落滿金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