樵者
行山行采薇,閑翦蕙為衣。
避世嫌山淺,逢人說姓稀。
有時還獨醉,何處掩衡扉。
莫看棋終局,溪風晚待歸。
行山行采薇,閑翦蕙為衣。
避世嫌山淺,逢人說姓稀。
有時還獨醉,何處掩衡扉。
莫看棋終局,溪風晚待歸。
在山間行走,一邊走一邊采薇菜,閑來剪下蕙草做衣裳。因想避世,覺得這山還不夠幽深;遇到人時,總說自己姓氏稀少。有時還獨自喝醉,不知何處能掩上柴門隱居。不要去看棋局的終局,溪上晚風已在傍晚等待我歸去。
采薇:薇,野豌豆苗,可食。相傳周武王滅商后 ,伯夷、叔齊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陽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餓死。后以“采薇”比喻隱居不仕。
蕙:蕙草,一種香草。
避世:逃避塵世,隱居。
衡扉:橫木為門,指簡陋的房屋。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不詳,但從詩中可以推測,詩人可能生活在一個社會動蕩或充滿紛爭的時期,因而向往隱居生活,以樵者自比,表達自己的志趣。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隱居之愿。其突出特點是通過描繪樵者的生活,展現出一種超脫塵世的閑適與高潔。在文學史上雖不屬經典名作,但生動反映了古代文人對隱居生活的追求。
俛仰思前度,魂銷幾弟兄。歸來重聚首,死別已吞聲。未論干時計,先傷造物情。交親期末路,珍重保馀生。
為憐春去不登樓,才上南樓動遠愁。滿地落花紅雨亂,接天芳草綠云稠。
人間元自有三山,不在虛無縹緲間。山上仙人圯上老,一編親輔漢龍顏。誰識金仙抱送時,年年惟有早梅知。只今不負調羹信,造化工深物自私。諫紙臺評字字溫,補天勛業妙誰論。風霜卻是為霖手,桃李恩深更不言。涉五經旬一風雨,三邊安帖屢年豐。但知風虎云龍會,不見彌縫輔贊功。補袞工夫日線長,天教岳降傍新陽。都人擬看貂蟬出,親受君王飲福觴。自有中興太學來,我公今始拜公臺。胚胎元氣真難事,五百年間命世才。度量汪汪見古風,袞衣只與布衣同。定知耐老耐官職,幾個中書郭令公。
夢到濃春花萬樹。萬花無一語。草色欲流階,素幕垂朱戶。水西橋北路。今夜辭云去。枕邊終化雨。眼波雙笑復雙啼,莫教醒,君且住。
綺塍得雪凈無塵,指點蓉湖別有津。北墅愿為西道久,青山爭愛白頭新。出城避客事非急,入寺逢僧意卻真。梅花折來放且未,東風吹手正頻頻。
四十雖聞不動心,平生富貴豈能淫。屢蒙論薦來天祿,自負文章入翰林。養望也須添白發,觀光仍遣教青衿。河間好古嗟予慕,多士從游愛子深。
清陰不嘆晚尋芳,縹緲緗云翠袖長。萼綠江花輸帶葉,醉紅蜀艷恨無香。南州氣味連三月,東晉風流共一觴。老眼寒來易愁絕,溫柔乞與醉中鄉。
春雨遲開白藕花,看花人早入丹霞。磨磚作鏡成雙沼,習坎兼山總一家。十丈如船歸玉井,半空和月印金沙。老僧久在山中住,待剪荷裳度歲華。
梅花發,寒梢掛著瑤臺月。瑤臺月,和羹心事,履霜時節。野橋流水聲嗚咽,行人立馬空愁絕。空愁絕,為誰凝佇,為誰攀折。
黃鳥猶知止,吾人可不然。身心一個字,戒慧兩頭縣。匣劍抽能割,盤珠走只圓。若教牢住著,未免墮枯禪。
曲徑不用車,通行止孤鶴。畏有紅塵蹤,驚我巖花落。
垂楊影下黃金屋。東風漸、粉香熟。恨當年、有約驂鸞速。誤一枕、紅云宿。帶眼寬移腰似束。怪何事、褪紅銷綠。背面立秋千,羞人問、連環玉。
玉女老人邊,窺人出紫煙。鏡臺一瑤石,裙帶兩飛泉。明月白成水,梅花香在天。楓林蕭瑟甚,夜半尚聞蟬。
料理行程造次時,許花容易送花遲。兒曹敢向尊前謔,蘭蕙重勞別后思。香送好風新吐秀,佩煩君子亦拈奇。數莖敬致無多事,定惹騷人續楚詞。
故園年少愛風箏,入夜輕弦也自鳴。欹枕忽驚時序似,聽來元是水車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