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月湖登梅子山同陳愚谷虞部
月湖湖上柳毿毿,
羅列諸峰漢水南。
來伴白鷗惟一艇,
去聽黃鳥有雙柑。
千尋竹勢筼筜谷,
百步漁梁鈷鉧潭。
梅子山頭高坐好,
摩挲石字細如蠶。
月湖湖上柳毿毿,
羅列諸峰漢水南。
來伴白鷗惟一艇,
去聽黃鳥有雙柑。
千尋竹勢筼筜谷,
百步漁梁鈷鉧潭。
梅子山頭高坐好,
摩挲石字細如蠶。
月湖的湖岸上柳枝細長輕柔,群峰羅列在漢水的南岸。相伴游玩的只有載著白鷗的一艘小艇,前往聆聽黃鶯鳴唱帶著雙柑。高聳的竹林如同筼筜谷中的竹勢,百步外的漁梁像鈷鉧潭般別致。梅子山的山頂適合高坐賞景,用手摩挲石上細小如蠶的字跡。
毿毿(sān sān):形容柳枝細長柔美的樣子。
筼筜(yún dāng)谷:指生長大竹的山谷,此處借指月湖旁竹林茂密如蘇軾筆下的筼筜谷。
鈷鉧(gǔ mǔ)潭:出自柳宗元《永州八記》,潭形似熨斗,此處比喻漁梁周圍水勢的獨特。
摩挲(mó suō):用手撫摸。
石字細如蠶:形容石上鐫刻的文字細小,如同蠶蟲形狀。
此詩或為作者與友人陳愚谷(虞部,官職名)同游月湖、登梅子山時所作,記錄游覽過程中所見湖光山色與閑適心境,反映清代文人游賞寄情的生活趣味。
全詩以游蹤為線,描繪月湖、梅子山的自然景觀,融典故與實景于一體,語言明快,情感閑適,展現了詩人對自然之美的敏銳感知與游賞之樂。
平蕪漠漠白云閒,忍向尊前送客還。賦別此時過候館,懷人今夜閉空山。一年春色啼鶯里,千里歸心去馬間。為問姑蘇臺上客,幾人飛夢到閩關。
東門草色綠匆匆,游女行尋郎馬蹤。雞魚不到吳大帝,簽卜爭求梁寶公。
一鞭寒日里,吊古復傷今。鳥背秋陰薄,馬頭山色深。朱弦方斷絕,白屋正呻吟。安得范司理,同攄經濟心。
林蘿深處過溪橋,眼底青山映寂寥。真態生香誰畫得,一枝春瘦雪初消。
煙雨一蓑輕。飽飯魚羹。綸竿不釣世閒名。學得元真新曲子,唱與鷗聽。題畫是前清。畫是前明。鱸鄉一例醉兼醒。倘為煎茶來竹里,消受樵青。
南風吹綠滿庭槐,門巷翛然絕點埃。紅玉生煙塵世隔,錦幃遮日洞天開。鶯知好客飛無語,蝶為新花去復來。好著生前無限酒,浩歌長醉亂霞堆。
昨日雨方休,今者復大作。蜚廉鼓橐震霄衢,淵客泣珠送溪閣。白海飛流紫塞空,銀河倒浸青天闊。三關遙,九源合。舟回誰復辨渚涯,郊行何處尋墟落。稻葉青起風幡幡,野田綠滿水活活。吟臥聽琮琤,樵歸迷略彴。蝸廬一片林煙昏,雞塞千營氈帳薄。雄縣城中百數家,東街西街平地成溪壑。瞻飛龍,聽鳴鶴。吾獨胡為久困泥涂中,何不乘風破浪從此以揮霍。破室燈昏仰見天,一夕九徙不得眠。大兒愁衾裂,小兒嫌履穿。蕓窗外內滀潢潦,葵砌高下奔清泉。虛牖風,顛亂舞,壞墻泥墮高帽偏。衰翁避濕龜頂縮,稚子擎蓋鳶肩旋。滂沱急■鳥鼠穴,紛霏亂點蟲魚篇。劃然快睹好晴景,金臺千仞青云端。埽棋局,揮酒錢,酒邊舞影何蹁躚。何蹁躚,欲掀舉,花縣芹堂捧幣函香覲鶴籞。丹心炯炯照皇穹,縹緲祥煙飄鷺渚。看君增秩賜金歸,盡把鴻恩化作溥天之膏雨。
丹丘遺老舊詞臣,歷代圖書鑒賞頻。閒卻玉堂揮翰手,墨池染出鳳毛新。
青天澹澹月荒荒,兩岸淮田盡戰場。宮女不眠開眼坐,更聽人唱哭襄陽。
跨江半壁閱千帆,虎在深山龍在潭。當日本為南制北,如今翻被北持南。
處林泉別有酒,卯按篇章。二層樓飲玉漿。里火生光。兀陶陶頻醉醒,夜最堪嘗。味來回轉轉昌。出趁蓬莊。
湖山昔夢雖非實,開睫今游未必真。久客情多空自厭,故山歸晚欲誰瞋。聊將愁里十分興,更賞湖邊一半春。君儻肯來尤所愿,莫辜日日作詩頻。
冥鴻杳杳碧天秋,虞人網羅空復求。朔地苦寒江渚燠,常時虛擬稻粱謀。
繚繞香花覆玉幢,瑤壇夜醮禮虛皇。可憐今夕長春殿,坐聽經聲月轉廊。
有客停驂日,重城共一登。晴煙開北渚,春色上西陵。中論懷徐干,高風識李膺。薊門芳草路,千里興堪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