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子 春
春暮。
煙鎖垂楊,未斷清明雨。
螺盒數紅兒,蘭露調云母。
悶悶騰騰,慢看風絮。
任送暖、添寒無緒。
十樣眉峰遍描許,不似張郎嫵。
春暮。
煙鎖垂楊,未斷清明雨。
螺盒數紅兒,蘭露調云母。
悶悶騰騰,慢看風絮。
任送暖、添寒無緒。
十樣眉峰遍描許,不似張郎嫵。
暮春時節,煙霧籠罩著垂楊,清明的雨絲還未停歇。她打開螺子黛的盒子,數著胭脂的分量,用蘭草上的露水調和云母粉(妝扮)。心情煩悶,漫不經心地看著風中飄飛的柳絮。無論天氣轉暖還是變涼,都提不起興致。嘗試了十種眉形細細描畫,卻都不如張郎的眉嫵好看。
螺盒:螺子黛的盒子,古代女子畫眉用的青黑色顏料容器。
紅兒:此處指紅色胭脂,古代女子化妝用品。
蘭露:蘭草上的露水,常被用作調和化妝品的天然液體。
云母:一種礦物,可研磨成粉用于妝飾,增亮膚色。
悶悶騰騰:形容心情沉悶、無精打采的狀態。
風絮:隨風飄飛的柳絮,暮春典型意象。
十樣眉峰:指唐代以來流行的多種眉形樣式,如小山眉、垂珠眉等。
張郎:女子對心上人的親昵稱呼,泛指心儀之人。
嫵(wǔ):嫵媚、嬌美,此處指眉形的動人姿態。
此詞為宋代婉約詞風作品,具體作者未明。創作背景或為春日閨怨主題,通過暮春時節女子的日常妝扮與心理活動,反映古代女性獨處時的細膩情思,符合宋代文人關注日常生活與內心情感的創作傾向。
全詞以暮春為背景,通過女子妝扮、閑看風絮等細節,刻畫其煩悶無緒的心境,末句“不似張郎嫵”點明對心上人的思念,主題聚焦閨怨,語言婉約,情感真摯,是宋代小令中描寫女性心理的典型之作。
早負經綸志,居然欲起家。
持身惟孝友,告后盡忠嘉。
位望隆青瑣,文章在白麻。
忍聞埋玉樹,四海共驚嗟。
下車逢好雨,清興一何長。
暑退郊原爽,風生院落涼。
登樓延夜月,繞樹探秋香。
況得陪詩社,從容樂歲穰。
薄日烘云影,輕風濺浪花。
數峰排絕岸,一雁落平沙。
冉冉寒生袖,悠悠夢到家。
前村誰有酒,試遣小童賒。
夫君雅志知誰會,身在寰中心物外。
平生初不入州縣,一任傍人驚且怪。
日來杖屨忽相過,為我踏破松陰碎。
亹亹清談頗逼人,祇將萬卷窺千載。
得酒歡然竟不辭,右手持杯左手蟹。
夫君真是人中豪,寧比尋常庸俗輩。
不食蛤蜊何足羞,但能適口斯為快。
山肴野?亦自佳,豈必莼羹與鱸膾。
歲云暮矣物華催,江城風光著野梅。
東閣詩成將付與,南枝花發許追陪。
混冰落素應難久,姑雪欺春不并來。
誰為商量開細細,早教玉樹映金杯。
天龍兮負圖,地龜兮負書。
后皇兮純孝格天,臺袞兮秘畫無前。
薜荔兮出之水中,芙蓉兮搴之木末。
碧玉上兮煙霄遠,彤霞爛兮秋水闊。
重翟兮順動,長御兮啟引。
交鼓兮緪瑟,簫鐘兮瑤簨。
御玉衣兮珠步搖,赭黃奉觴兮臣妾入朝。
建中天子兮百偽紛錯,我宋中興兮天返長樂。
四海為養兮子職供,千秋萬歲兮慈寧宮。
有妹有弟奉親慈,我因官事獨此縻。
濤江身隔一萬里,永日心思十二時。
戀豆豈能勞遠駕,臨流端欲賦清詩。
故山尚有茅茨舊,端策何須更拂龜。
累土創新亭,本擬還舊觀。或言舊亭庳,視此才及半。
我方安樸拙,豈敢事輪奐。言念夢幻身,終日困幾案。
既未許自如,超然脫羈絆。亦欲對江山,時發一笑粲。
自從得新亭,頓覺百憂散。亭前柳色新,亭下荷花亂。
明月可坐邀,積雪堪俯玩。憑欄送飛鴻,千里歸一盼。
詩成似有神,酒行欲無算。取次亦足樂,胡為尚興嘆。
恨吾年已衰,志不在游宦。何當歸去來,終老湖山畔。
鳳凰山下方求隠,摩竭城中又轉身。
星電交馳何處是,旋機倒用若為陳。
居士門高無異說,山僧行處脫根塵。
風作伴,月為隣,三眼摩醯笑似瞋。
佗年策杖重傾蓋,抵掌掀眉一笑新。
耆舊凋零久,惟公作世程。
險夷全一節,終始保榮名。
二府勛庸著,三州政績成。
十連方倚重,何遽掩佳城。
寒日傳佳節,聯鑣出近坰。
預憂賓騎散,欲駐日車停。
坐上人頹玉,燈前酒盡瓶。
但知修故事,三日不能醒。
吾家五世十三人,競擷丹枝撼月輪。
慶歷賢科開后裔,隆興儒業繼前塵。
泥金帖報家庭喜,燒尾筵張帝里春。
從此傳芳應未艾,桂香應已襲天倫。
平生事幽討,性與山水便。晚歲辟三徑,頗喜得地偏。
遠不去桑梓,近與松楸連。青山枕其后,流水繞其前。
群山更簇簇,左右相周旋。棟宇雖未立,氣象已足觀。
旁人笑我拙,空囊無一錢。何苦欲架屋,作此煩惱緣。
我豈不自知,老去將終焉。游居與寢臥,安可無數椽。
人生七十稀,自古嘗有言。我今五十七,髭鬢已皤然。
縱使此身健,前去能幾年。仕宦雖齟齬,亦復忝蕃宣。
向來為親養,猶或強著鞭。今既成永感,前事都棄捐。
儻或未死滅,誓將老林泉。遂此卜筑志,閉門日高眠。
栽花滿我屋,種竹環我園。山上創一堂,湖中具一船。
從容與親舊,取次中圣賢。雖無萬鍾祿,雖無二頃田。
胸中富邱壑,眼界飽風煙。自足了一世,此外休問天。
剪水飛花下玉墀,駝裘忍凍一窺之。
寒侵鑿落豪呼酒,冰合陶泓懶賦詩。
嵩嶺齊腰緣個事,剡谿鼓棹欲何規。
唯欣嗣歲千倉積,玉燭調和運四時。
高材博識服簪紳,玉樹瑤林絕點塵。
氏族源流推肉譜,春秋褒貶藉調人。
膝間韻磬傳山水,枰上枯棋戰楚秦。
妙處不傳今已矣,遙瞻遺像淚霑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