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陶使君暨諸公游海幢寺擬呈空和尚
地勢趨江出,
天風接海回。
林棲真性命,
潮長幻樓臺。
萬象呈心印,
群公作賦才。
幾時開白社,
陶令復能來。
地勢趨江出,
天風接海回。
林棲真性命,
潮長幻樓臺。
萬象呈心印,
群公作賦才。
幾時開白社,
陶令復能來。
地勢順著江流延伸而出,海上的風與天風相接回旋。棲居山林方得生命本真,潮水漲起時樓臺如在幻境。世間萬物皆顯內心印證,諸位大人盡是作賦英才。何時能重開白社清修地,陶使君定能再次來此游。
陶使君:對陶姓州郡長官的尊稱。
海幢寺:廣州著名古剎,始建于明末,為嶺南佛教名寺。
心印:佛教術語,指通過內心印證佛理,不依賴文字。
白社:借指佛門清修之地,典出晉代慧遠廬山白蓮社。
陶令:以陶淵明代指陶使君,暗含對其高潔品格的贊譽。
此詩當為詩人與陶使君等友人同游廣州海幢寺時所作。海幢寺為嶺南佛教勝地,環境清幽,詩人游寺時觸景生情,結合佛理感悟與同游雅集的氛圍,寫下此作以贈寺中高僧空和尚。
詩中描繪游寺所見江天勝景,融入禪意哲思,既贊自然之美、友人之才,又寄寓重游之愿,語言凝練,意境幽遠,是一首融山水、禪理、雅集于一體的佳作。
青春都尉最風流,二十功成便拜侯。
金距鬬雞過上苑,玉鞭騎馬出長楸。
熏香荀令偏憐少,傅粉何郎不解愁。
日暮吹簫楊柳陌,路人遙指鳳凰樓。
去者如弊帷,來者如新衣。
鮮華非久長,色落還棄遺。
詎知行者夭,豈悟壯者衰。
區區未死間,回面相是非。
好聞苦不樂,好視忽生疵。
乃明萬物情,皆逐人心移。
古今盡如此,達士將何為。
萬古秦時鏡,從來抱至精。
依臺月自吐,在匣水常清。
爛爛金光發,澄澄物象生。
云天皆洞鑒,表里盡虛明。
但見人窺膽,全勝響應聲。
妍媸定可識,何處更逃情。
主人雕盤盤素絲,寒女眷眷墨子悲。
乃言假使餳為之,八珍重沓失顏色。
手援玉筯不敢持,始狀芙蓉新出水。
仰坼重衣傾萬蕊,又如合歡交亂枝。
紅茸向暮花參差,吳蠶絡繭抽尚絕。
細縷纖毫看欲滅,雪發羞垂倭墮鬟。
繡囊畏并茱萸結,我愛此絲巧。
妙絕世間無,為君作歌陳座隅。
惠持游蜀久,策杖欲西還。
共別此宵月,獨歸何處山。
對鷗沙草畔,洗足野云間。
知有玄暉會,齋心受八關。
登龍兼折桂,歸去當高車。
舊楚楓猶在,前隋柳已疎。
月中逢海客,浪里得鄉書。
見說江邊住,知君不厭魚。
寂寞一悵望,秋風山景清。
此中惟草色,翻意見人行。
荒徑饒松子,深蘿絕鳥聲。
陽崖全帶日,寬嶂偶通耕。
拙昧難容世,貧寒別有情。
煩君瓊玖贈,幽懶百無成。
晚節聞君道趣深,結茅栽樹近東林。
禪師幾度曾摩頂,高士何年更發心。
北渚三更聞過鴈,西城萬木動寒砧。
不見支公與玄度,相思擁膝坐長吟。
方塘似鏡草芊芊,初月如鉤未上弦。
新開金埒看調馬,舊賜銅山許鑄錢。
楊柳入樓吹玉笛,芙蓉出水妬花鈿。
今朝都尉如相顧,愿脫長裾學少年。
地暖雪花摧,天春斗柄回。
朱泥一丸藥,柏葉萬年杯。
旅雁辭人去,繁霜滿鏡來。
今朝彩盤上,神燕不須雷。
秋暮之彭澤,籬花遠近逢。
君書前日至,別后此時重。
寒夜江邊月,晴天海上峰。
還知南地客,招引住新豐。
不才先上第,詞客卻空還。
邊地行人少,平蕪盡日閑。
一蟬陂樹里,眾火隴云間。
羨汝歸茅屋,書窗見遠山。
不事蘭臺貴,全多韋帶風。
儒官比劉向,使者得陳農。
晚燒平蕪外,朝陽疊浪東。
歸來喜調膳,寒筍出林中。
素斾低寒水,清笳出曉風。
鳥來傷賈傅,馬立葬滕公。
松柏青山上,城池白日中。
一朝今古隔,唯有月明同。
上上開鶉野,師師出鳳城。
因知圣主念,得遂老農情。
隴麥垂秋合,郊塵得雨清。
時新薦玄祖,歲足富蒼生。
卻馬川原靜,聞雞水土平。
薰弦歌舜德,和鼎致堯名。
覽物欣多稼,垂衣御大明。
史官何所錄,稱瑞滿天京。